平泉掀起沟镇三义庙的村民在当地水务工作者的统筹安排下正有序地进行取水
9月1—4日,我被派到承德报道抗旱。生长在南方的我着实被承德一片片枯黄的庄稼地和老百姓对水渴望的眼神震撼了。两天深入田间地头的采访,让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临走那天,我收到短信,得知承德下雨了,这或许是我这几天听到的最大的喜讯了。
“差不多两个月的干旱,不但让我家的棒子地绝收,现在连吃水都困难了。”承德市平泉县榆树林子镇的张征凡老汉心痛地告诉我。他的水桶已经排到井口了,正等着提水。今年入夏以来,河北省承德市一直持续高温少雨,从7月下旬开始,全市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伏旱。
60天干旱困山城
承德究竟有多旱?承德市水务局局长李相国告诉我:从目前情况看,干旱已导致了大面积农田受灾。他们作过统计,截至8月31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67.7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3%,受灾作物主要是玉米等农田作物。据初步估算,今年农作物折合粮食损失53万吨,粮食产量较去年减少40%,农作物经济损失14亿元。
同时,这次大旱还造成149个乡镇573个村出现饮水困难。大多数村子的饮水井或水源枯竭,村民不得不到村外寻找水源,这样,每天大约有3.6万人出村拉水。丰宁满族自治县波罗诺镇石灰沟村、大滩镇三道河村居民拉水最远距离达4.5公里,而兴隆县六道河镇赵北沟村的400多口人需要到2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旱情的进一步恶化,让饮水困难人数持续猛增。从进入三级响应至今的12天,饮水困难人口新增加11万人。
9月,本该是丰收的季节。但在承德,视线所及是一片枯黄不堪。掰下一支玉米,张老汉伤心地说:往年这个玉米秆还可以喂牛,今年连牛都不吃了。枯黄的玉米地真让人揪心。
榆树林子镇果园村的李庆春有5亩苹果地,他拿着瘦小的苹果比划着对我说,原本苹果应该有拳头那么大,但现在,因为干旱却只有常年的三分之一大。闪烁在他眼里的泪,依稀可见。像李庆春这样的果农在当地有很多户。往年的这个时候,当地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而现在,他们只能无奈地等着……
“晚上12点你还可以听到叮叮咣咣的挑水声,因为干旱我们通常提前到半夜就要出来排队打水。村里修的机井已经没有水了,现在靠的是祖上留下来的一口老井养活着我们。”平泉县七沟镇三义庙村的刘振忠说,“幸好现在县水务局已经有水车给我们每天定时送水,可以支撑着把日子过下去。”
刘振忠说,真希望老天能下场痛快雨
承德水务在行动
李相国这段时间很忙,忙得连接受采访的时间也很少。在他的心中没有比抗旱更重要的事了。他说,当下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有水吃。为此,承德面对新中国成立以后60年未遇的干旱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承德市水务局视旱情发展情况,适时地启动一级响应。各县区的防汛抗旱办公室,每天也有专人密切注视旱情的发展态势,并且建立了有效信息反馈制度和工作督导机制。其中,解决饮水困难一直是工作的重点。
同时,在市水务局的组织协调下,全市目前正在统一调配水库水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用水配置原则,根据旱情发展和下游缺水情况,调度水库、水电站泄水流量,充分发挥水库对今冬明春抗旱的作用。目前,除丰宁电站水库需要放水外,其他大中小型水库均下闸蓄水,以备秋水春用。
目前,各县区正积极推广地膜水稻等节水种植方法,压减稻田种植面积。市水务局积极响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下乡培训、指导,用科技抵御干旱,用先进的技术对抗干旱。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刘福龙说,大旱不但烤着我们承德大地,同时也考验着我们承德水利人,面对干旱,正是需要我们水利人发扬奉献精神的时候。
承德水利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水利局联合各县区政府下乡发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结合当地实际,淘挖旧井,打深井,建设截潜流、风能提水、水池、水窖等小微型工程。采取“小规模、大群体”的建设方法,以村为单位打深井,实行集中供水。以户为单位结合庭院经济建水窖、水池,今秋冬通过引、提水方法将水池、水窖蓄满,储备明年春季饮水。
尽管承德市委、市政府,承德市水务局在旱情到来之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一些问题依然不可忽视,亟待解决。谈到这些问题李相国眉头紧锁:“当前,个别县区还对今年旱情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到现在仍存在着靠天等雨思想,因此,对解决人饮困难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等、靠、要思想还很严重,采取的抗旱措施不够有力,至今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同时,由于承德市面积大,还存在抗旱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各县区虽然从财政筹集一些资金,用于拉水、打井,但与解决人饮困难所需相比,还只是杯水车薪。”
资金是最大的困难!李相国说,按解决22万人应急饮水工程,今年秋冬季将需要新打井245眼,需建水池、水窖5.5万个,约需要投入资金2亿元。如旱情继续加剧,需要资金缺口更大。困难很大,解决困难需要我们水利人,这个时候更是发扬水利人精神的时候了。李相国话虽不多,但句句实在。
大旱需要水,更需要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面对这样的干旱,我在感动之余却难以抑制沉重的心,那一片枯黄的玉米地始终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回京的路上,跟随我这几天采访的小焦发短信告诉我“承德下雨了”,连用了三个惊叹号。这或许是我这几天听到的最大的喜讯了。这是一场及时雨——其实水利人何尝不是及时雨,在全国一些省份干旱的当前,水利人必须也应该当好“及时雨”。
回北京以后,在8月份的全国旱情图上我看到,干旱的承德只是其中的一小块,更大的一片位于内蒙古、辽宁一带。而这一带的土壤墒情与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墒情”颜色完全一样。小焦又打来电话告诉我,当前局里正在争取资金,规划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要让老百姓再遇到大旱时,不再为饮水发愁,也不再为灌溉发愁。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