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97公里。治理长江、开发和综合利用长江是现代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与追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梦想变成现实。
1984年6月15日,我国发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特种邮票,全套3枚,图案分别为“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2号船闸”。1997年11月8日,我国发行《长江三峡工程·截流》特种邮票,全套2枚连印,图案分别为“明渠通航”和“大江截流”;2003年8月20日,我国发行《长江三峡工程·发电》特种邮票,全套3枚,图案分别为“水库蓄水”、“船闸通航”和“电站发电”。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坝,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整个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该工程主要由电站、船闸、泄水闸、冲沙闸等组成。大坝全长2595米,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1台,年均发电量141亿千瓦时。建船闸3座,可通过万吨级大型船队。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长江三峡工程。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批准兴建,1994年正式开工,前后经历了70年的考察论证。长江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水电站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有世界“十大之最”: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世界最大的电站,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