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洪水两重天

 

烧窑港大堤确保了防洪安全   

 

    湘潭,像一颗明珠,牢牢嵌在一条秀美而悠长由天工打造的碧玉带——湘江之上,湘水日夜奔流,时而平和,时而狂躁。在历史长河里,人们一面享受它的恩赐,同时也受到它的伤害。

 

    翻开近百年历史,看前半页,今人不寒而栗。湘江的洪水位通常低于41.31米,但每次都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灾后无不物价飞涨、市场萧条、民生凋敝、哀鸿遍地,自给无能,借贷无门,迫于饥饿,转徙流离,盗窃风行,投塘、悬梁、服毒、饿毙、外逃时有所闻。

 

    那个时代,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大伙望着咆哮的洪水一筹莫展。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巨变。湘潭人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跟洪水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抗争,夺取了一个个胜利。

 

    近20年危及城区的湘江高洪水位,有7年18次之多。1994年6月的一次洪水,水位高达41.94米,超过警戒水位5.94米,持续109小时,这在湘潭水利史上是少见的。当时千钧一发,惊心动魄。

 

    当市委、市政府接到汛情快报,马上依照预案,动员和带领20万干部群众,出动机动车辆万余次,船50多艘,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大量抗洪物资运向江边处理险情,终于确保了城区及重点工矿企业的安全和京广交通大动脉的畅通及万亩以上堤垸的安全。洪峰过后,社会团结稳定,生活秩序井然。

 

    灾后,各级党委和政府继续深入一线,大力组织生产自救,迅速恢复水毁工程。

 

    近年,市水利部门矢志造福民生,使各类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连续多年获得省级颁发的“芙蓉杯”奖,激起了文人墨客们挥毫赞誉。如赞美昭山扩卡堤防工程:“愁看水怪肆咆哮,苦恨连年虐市郊。规划劲展擒纵术,打开江锁走潜蛟”;赞河东沿江风光带防洪工程:“河东水患至心焦,每到汛期备折腰,建设江堤成大道,烧窑港上好逍遥”;赞江滨护城堤:“江滨堤垸抱新城,里巷欢呼祝太平,水陆舟车皆有道,洪魔来犯永无惊”。

 

    目前,湘潭水利部门正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决心加快工程体系的完善和防洪保护圈的形成,以实现防洪效益新跨越,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人与自然持续和谐发展,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3日

作者: 萧扬威
SRC-131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