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河北省临西县革命老区摇鞍镇贺伍庄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尝会。老少爷们围在刚启用的深井边,你一碗我一瓢地饮着清洌甘甜的井水,笑容在大家脸上绽放。大家感动地说:“这都是水务人为咱老百姓办的实事啊!”
临西县位于黑龙港流域,属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550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临西县水质具有苦咸高氟的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20世纪80年代,老官寨乡黑庄砖井的苦咸水干涸了,乡亲们不得不拉车、挑桶到外村等水、抢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村里有窑厂的村民出钱打了眼深井,吃了近20年。不知怎的,这里年年有伤腿折胳膊的,水务环保部门调查时化验了一下水质,杀手就是高氟。
沿卫运河村庄的群众,以前喝河水,流水不腐,谁知逝者如斯夫,滚滚的黄波金浪,如今变成了汩汩黑流,长年河变成了臭水沟。改饮井水吧,沿河村成了肝胃病高发地带。孟庆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知苦水区群众生活的艰难,自任水务局局长以来,就把农村饮水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做,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在工程建设上,实行局长、主管局长、业务股长“三位一体”捆绑责任制。在这里打井,井深都在400米以上,单井投资较大,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农民又难以自筹资金,解决人数较少。为了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水务局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村进行实地调查,向有关专家咨询请教,针对以深水井为轴心形成的自来水网络造价高、技术性强的特点,在全县推广了联村供水模式。从2001年实施人饮解困工程以来,临西县水务局针对县域供水实际,积极探索农村供水管理新模式,修建联(单)村供水工程30多处,解决了临西80多个村7万多人、45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走出了一条“强化管理、以水养水、人水和谐”的发展之路。
在农村供水方面,本着以国家投资(包括县级投资)为主、群众自筹为辅的原则,集中建设联村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属国家所有,由县水务局行使管理权,并组建乡村供水管理站,下设各村供水站(点),具体负责农村供水管理工作。临西县水务部门对所有供水站实行“四统一”,即统一任命站长、统一规范水价、统一收费票据、统一制定工作标准。实行公益事业企业化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通过“拍卖经营权、租赁承包、股份制经营和集体管理”等形式,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良性循环。为了明晰产权,实行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县实现了“一龙管水”,供水统配、管网相连,从水源头一直管到水龙头。
临西县水务局制定了《临西县水务局乡村供水站(点)管理办法》,对各供水站(点)加强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乡村供水管理站每年都与下属各供水站(点)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将全县供水任务和各项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人,逐人逐月严格考核兑现。把搞好管网设备维修管护作为确保农村安全供水的关键环节来抓,并作为日常供水经营管理中必须及时做好的一项常规管理工作。县水务局还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对区域内水井使用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坚决打击凿私井、私凿井的行为。
目前全县已解决了69个村3.5万人、387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村民高兴地说:“喝着安全水,减少疾病了;喝着方便水,节时省力了;喝着有价水,知道水金贵了。联村水,连民心、合民意,水务人给咱百姓办了件前所未有的大好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