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号汛屋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黄河大堤上仅存的一两座汛屋将被清除,这使不少人怅然若失。因为每座汛屋都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风雨,都承载着感人的故事。每当看到或提起汛屋,滨州黄河北镇老堤上那48号汛屋和护堤员老高(高杜村的高发勇)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眼前。
过去的黄河大堤上,每500米建有1座汛屋,每座3间,1里间2明间,护堤员长年驻守。他们忠实地守护着黄河,填垫水沟浪窝,保持堤顶平整、管护堤坡草皮和堤防的树木。他们生活艰苦,跑老远挑水,烧柴火做饭,用煤油灯照明,孤零零甘受寂寞,毫无怨言。
然而,在那个年代里,当护堤员还得千挑万选。因为那时贫穷,农民群众挣工钱很少,每天平均收入一角钱,好的村庄每人每年分粮食也不过300斤。别说粮食不够吃,就连烧火都成问题。田野的杂草被割得光秃秃,秋后地里的豆茬也拔得一颗不剩。而护堤员长年凭工记分,柳荫地汛屋前后都可种矮杆农作物和瓜菜,修剪下来的树枝足够烧,剩余的还可换作钱,而且护堤员管护段内的树木成熟后可分成。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沿黄群众想当护堤员的人很多。老高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耿直乐观,是位热心人,但天生高度近视,过早秃顶,将近50岁才找上媳妇。正如老高所说“如果我不干护堤员,娶老婆还是军人的蚊帐——没门”。汛屋不仅是黄河大水时基干班的住所,也为黄河职工喝水、放工具等提供了方便,48号汛屋也如此。
1980年春,我所在的惠民黄河修防处(滨州河务局前身)电话站,组织完成了北镇大堤至道旭大堤长5403.6米,14对线路的穿滩穿河地下电缆的建设,北岸电缆房就建在48号汛屋附近。施工期间,汛屋成了我们放工具的仓库和临时的家。老高为我们送开水、热饭、买材料。让我们感动的是,每当雷雨天气,不管白天黑夜,我们到电缆房排除故障,老高也总是随行。为保证线路畅通,我们给了老高一把电缆房的钥匙和不少线路的保险丝,雷雨天气时,老高总会主动代替我们更换保险丝,他成了我们站可靠的编外职工。因工作关系,我们与老高及其家人往来不断,每次见面都特别亲热。
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护堤员热度开始降温,汛屋因年代久远,多数倒塌或拆除,最后只剩下了一两座。而北镇新堤与老堤之间,建起了蒲城水库和蒲湖公园。老高和家人也借着48号汛屋的好位置,卖起了冰糕和果品,日子逐渐红火了,盖起了四合院的砖瓦房。不幸的是,48号汛屋在2007年被拆除,老高2008年也因病去世。
48号汛屋和护堤员老高成了我永久的记忆。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黄河河务局
作者:
牛新元
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
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