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说“洈水”
在湘鄂交界处,峰峦叠嶂,林壑优美,连绵起伏处有一巨大湖泊安然而卧,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它北枕浩渺长江,南及逶迤武陵,西临险绝巫山,东望潇湘洞庭。它青山浮绿水,仙泉泄奇洞,点点白帆飘逸,层层薄雾缭绕。它就是湖北省内著名的洈水水库。
50年前的洈水是什么样子?我拜访了被誉为洈水水库“活字典”的退休老局长廖新权。我们来到水库大坝上,眺望隐隐青山、迢迢绿水。廖老的思绪飞到从前,神色凝重地问我:“你知道洈水这名字的来历吗?”我摇头。
廖老打开话匣子:洈水水库建成之前,每逢暴雨,山洪暴发,洈河流域泛滥成灾;一旦干旱,又禾苗枯焦,农田冒烟,饮水匮乏,人畜俱危;若遇水、旱、血吸虫病并发,洈河流域人民更是苦不堪言。因此,人们给这条害河、祸水取个名字叫“危水”。说到这里,廖老回忆起一件事:“1953年7月,洈河流域严重干旱,庄稼都快枯死了。区政府组织了一支抗旱返水队,由20部水车组成,每部水车配备10名左右当地农民。大家干得十分积极、认真,但终因工具落后、劳动力低下,收效甚微。其中有一个人叫阮圣凯,特别能吃苦,几天几夜没下‘火线’,后来被破格提拔为区长。当时洈水河对人民危害很大,人民对水的渴望尤为强烈。”
1958年后,当地对洈水河进行了流域性治理,采取上蓄下排的方案,上游建大坝修水库,下游挖开金羊山以让洈水改道。经过初建、续建、复建、加固和跨入新世纪的再次除险加固,洈水河逐步化害为利,形成和完善了灌溉、防洪、发电以及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50年来,洈水水库向灌区供水近50亿立方米,灌溉效益达30多亿元,防洪减灾效益逾60亿元,发电13亿千瓦时,供电6亿多千瓦时……尤其是2007年,洈水水库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意味着在统筹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水库将逐步建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廖老深情款款地说:“如今的洈水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安全之水、致富之水和幸福之水。这道出了洈河两岸人民的心声。”
弹指一挥间,50年过去,洈水天翻地覆。廖老感慨地说:“今天的洈水水库是献给新中国诞辰60周年的一份厚礼。”我深以为然。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洈水工程管理局
作者:
张圣东
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
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