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的记忆

  1984年5月23日上午,三屯河流域的天空晴朗,不时,一缕淡淡的白云飘过。昌吉气象台公布的天气预报显示,23日白天晴间多云,下午到夜间有小阵雨。仅此而已。这是庄稼最重要的灌溉期,每一滴水都非常珍贵,三屯河流域管理处把全部力量投入灌区供水工作中,三屯河西干渠首站上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日的工作,测水、配水、提闸、压闸、巡查渠道,一切按程序执行,按规章制度做,全部工作做得如同一个老摆钟那样精确无误,一丝不苟。

  管理处总调度室上午10点下达调水指令后,再没有新的通知,三屯河上游和下游灌区一切正常。然而,就在这万物静谧之中,三屯河的旁支大洪沟正悄悄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水。

  临近中午,天断断续续刮起了西北风,下了几滴雨,站上测水员王强把中午这次水测完后,习惯性地向南面群山望望,只见远远的西南面天空似有黑云翻滚。一会儿,三工乡新戽村党支部书记毕生海到办公室找他,进门就说,村里永进渠的水大了。王强纳闷,刚看完的水位,怎么突然变了呢?他决定再到闸上看一下。走到索桥上向下一看,水量果真大了,而且还在上涨,耳朵里隐隐约约还听到前山传来的、像地震一样轰隆隆的、沉闷的声音。王强下意识抬起头,顺着河床向南边山前望,大概2公里远的地方,有一道2米高、几百米宽的黑墙压过来,如万马奔腾,急促的气流逼得河道里尘土飞扬。王强起初以为是沙尘,但睁大眼睛仔细一盯,猛然醒悟,不是沙尘,是洪水!是洪水!王强飞快跑回站里,大声喊:“洪水来啦!洪水来啦!”

  站上其他工作人员一听洪水来了,不管是休息着的还是在工作的,立即向大闸奔去。这一刻,没人组织,没人动员,大家冲上大闸,提闸泄洪,这是他们的本能。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泄洪闸提起来,让洪水从河床走,把进水闸压下去,保护下游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干渠,保护国家财产。此时,他们根本不知道洪水有多大,只有一个念头:提闸,泄洪。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就是三屯河人的天性,是一代又一代管水人传承下来的永不改变的品质。

  新上任不久的年轻站长陈金涛与同事王强、李建国、房丙让、杨芝俊,新戽村党支部书记毕生海冲上西干渠大闸,挥动手臂拼命摇动提闸传动齿轮。齿轮一圈圈飞旋,挡水木闸咯吱咯吱地提了上来。在那个年代,西干渠首站的大闸不是钢闸、电动闸,而是木头做的弧形闸门,摇上一二十圈,闸板才提高一二厘米。几个人轮流摇,刚把闸板提离水面,洪水的前锋已经到来。巨大的水压把木闸压得吱吱响。原本粗笨的木闸,再承受成千上万吨的水压,更难提起了,前面的洪水泄不出去,后面的洪水又涌上来,水位快速上涨。这几个人完全没有管这些,只是一门心思提闸,一定要把闸提上来。

  洪水排山倒海般地从山上奔流而下。闸还没完全打开,洪水就涌到闸前,一路挟了大量石头、泥沙、树草和死牛羊,不停地打旋,上下翻滚。只一会,洪水开始从闸台翻过,四周陷入一片恐慌。他们没有停,不停摇,30分钟后,泄洪闸完全提起来了,洪水呼地冲下去。此时,陈金涛他们四周到处是洪水,他们只能坚守在大闸台上。洪水向他们站的四五米高的闸墩上扑来,从脚上淌过,打湿了鞋,打湿裤子,又打湿衣服,几个人被逼到绝境,困在这个“孤岛”上了。

  他们无法离开这里,离开就意味着死亡,情况万分危急。此时,轰的一声,强大的水压把泄洪闸导流洞冲垮,洪水继续猛压,水势猛涨,闸后5米高的挡水墙也承受不住,倒了,一下子洪水又撕开了15米宽的口子冲入河道。

  这几个人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面对滔滔的洪水,他们既出不去,也无法得到救援,唯一的希望是坚持,等待奇迹发生。洪水四处闯荡,终于在靠河东岸的拦河弯道坝冲开一个200多米宽的巨大口子,浩荡奔入下游。他们脱险了。

  洪水到了西干渠首站并没停下来,一直沿着三屯河河床向北直扑。洪水很快到达东干渠首。这一天,施建华刚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休息,电话铃响了,西干渠首管理人员打来电话,传达了紧急洪情的通报。放下听筒,施建华的第一反应是,向其他同志通知洪水来了,随手拿起闸门摇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大闸。滚滚洪水已扑到跟前,是退还是进,必须在个人生命和国家财产、下游百姓安危之间作出选择。他没有犹豫,跳上泄洪闸提起闸,接着又开始提排沙闸准备泄洪。此时,洪水紧逼排沙闸板,闸刚提到一半,惊天的洪水就涌了进来,他和整个闸全部被洪水所包围。在洪水歇斯底里的咆哮中,他已经无法再提闸了,高涨的洪水淹到他的上身。施建华被困在闸上,四周一片汪洋,他没有被吓倒,紧紧抱住大闸螺杆,这是唯一能保命的地方。大闸没有被冲垮,螺杆也没有倒下,施建华在螺杆上抱了近3个小时,洪水渐渐退去。下来后,施建华身上除了抱螺杆的胳膊上的一对袖管和夹螺杆双腿上的裤衩还在,其他的衣物已被冲走,身上满是血口子。

  那天,谁也不知道5·23洪水有多大,后来才确定,这是大洪沟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瞬间形成的流量达719立方米每秒,洪峰水头最高达到7米,洪水高峰持续40分钟。暴雨集中在大洪沟,洪水挟的冰块最大的有20厘米厚。洪水基本上摧毁了西干渠首引水枢纽工程和东干渠首引水工程,但是为灌区输供水的西干渠和东干渠在这些英雄们的保卫下,受损很小。一个多星期后,西干渠首和东干渠首分别修建起了临时调水枢纽工程,通过两条受损很小的干渠向灌区恢复供水。

  请记住,地理环境独特的大洪沟。

  请记住,三屯河抗洪抢险中的勇士们。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市三屯河流域管理处
作者: 马文彬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