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局长 魏文达
2008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对广西水文而言,是克难攻坚、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一年。在水利部水文局和流域管理机构关怀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水文条例》,改革创新水文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水文服务支撑能力,广西水文事业改革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成效
第一,夺取了“三个重大胜利”。一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年初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桂北地区冰冻损毁水文设施设备修复任务,并确保雨雪冰冻灾害期间水文测报工作不中断、质量不减;二是面对全年长达9个月的汛期、近50年来最为频繁的灾害性强降雨、39年来内陆最强台风的极端不利形势,全年先后出色地完成了15次洪涝灾害水文测报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夺取防汛抗洪减灾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三是充分发挥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优势,会同水利、环保部门,全面组织对 10多起重大水资源污染事件进行水质动态监测和污染源跟踪调查,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发挥了耳目、参谋作用。
第二,取得了“五个重大突破”。 一是经过不懈努力,广西人事厅以桂人函[2009]420号文批复广西水文水资源南宁分局等8个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至此,在区局机关率先实行参公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了直属分局和测站全员参公,我局党组提出的“全区水文系统参公问题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得以全面实现,广西水文体制改革取得了又一个重大突破;二是全区水文事业全年总投入达1.1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区市、县政府贯彻《水文条例》投入支持水文的资金达600多万元。全区水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达460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水文投入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是自治区党委批准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成立党组和党组纪检组,并组建完成,党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四是我区市、县水文双重管理改革继续推进,钦州和桂平、藤县、融水四个市、县水文机构实现双重管理,其中钦州市水文水资源局正式成立,水利部鄂竟平副部长和自治区陈章良副主席亲自出席并授牌,我区地级市水文双重管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五是广西水文水资源贵港分局批准成立,新建地级市设立水文机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实现了“五个快速发展”。一是《广西水文条例》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始实施,标志着广西水文工作开始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快速发展轨道;二是组织开展了《广西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规划》等10多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储备项目计划投资达到4.3亿元,水文前期工作得到较大推进;三是完成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情分中心、西江中下游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四期)、珠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危旧水文站房改造、跨界河流水文站网建设(一期)等五大工程项目建设,水文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四是在重点做好为防汛和水资源安全服务的基础上,建成一批土壤墒情、地下水和水生态监测站点,拓宽水文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全面推进"情系水文、心系测站"主题实践活动,为全区96个基层水文测站办实事284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水文"迈出新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超常应对,着力抓好防灾减灾水文测报工作。一是在年初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及时派出五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核实灾情,紧急调拨200多万用于测报设施修复,完成了因冰冻灾害造成的全区5个分局127个站点的修复工作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水文站12个;全区广大水文职工坚守岗位,在测报设施严重受损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情况下,克服困难,抢修设施和利用各种应急手段,坚持测报和预测分析,为抗灾救灾提供雨情信息服务。二是2008年,我区西江干流和左江发生了二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桂江、洛青江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在应对频繁的暴雨洪水灾害中,我们做到超前准备,汛前先后派出13个检查组80多人次,对全区136个水文站开展了"拉网式"大排查,对查出的260多处薄弱环节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在主汛期加强了预测预报分析,先后及时召开全区水文应急测报分析会4次,启动全区性水文应急测报响应5次(其中Ⅰ级响应2次、Ⅱ级响应1次、Ⅲ至Ⅳ级响应3次),先后派出13个水文应急抢测队分赴基层测站指导抢测洪水,全年拍发雨水情信息35万多份,网络转发达110多万份,是常年的3倍多,30分钟到报率超过90%,报汛质量明显提高,全年累计作业预报500余站次,预报精度整体达优良,特别是6月14日,我局提前1天准确预报西江干流梧州站将出现25.0米左右的洪峰水位(实际出现24.85米),为西江下游防汛调度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三是在应对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件中,充分发挥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优势,出色组织完成了百色水库上游云南富宁粗酚泄漏、河池宜州广维集团化工爆炸次生水污染等10多起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测报工作,成效显著。陈雷部长在自治区水利厅上报有关处置百色水库粗酚污染报告上批示“广西水利及时应对,显现成效。”
(二)密切配合,着力抓好水文法制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一是为把国家和广西水文条例落到实处,通过加强协调、沟通,在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阶段,我们抓住机遇,及时组织起草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水文事业发展的意见",并已上报自治区政府审批。二是按照"加强宣传、抓好试点、注重内涵、讲求实效、稳步推进、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密切联系地方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水文双重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截止2008年底,我区共有1个地级市、8个县(市)成立了自治区与地方政府双重管理的水文行业管理机构。三是积极开展调研,通过加强宣传和请示汇报在水利厅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有关新建地级市政府的强烈要求下,自治区水利厅向自治区编委一揽子报送了关于在我区新建6个地级市设立水文机构的方案,2008年12月自治区编委批准增设自治区水文水资源贵港分局,标志着在我区新建地级市设立水文机构取得突破。四是为贯彻落实水文条例,提升基层水文单位的地位,解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我局积极推进下属各分局和基层测站参照公务员管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充分调研并加强请示汇报,在自治区水利厅、人事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水文分局及测站终于实现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三)抓住机遇,着力夯实水文发展基础。针对广西水文发展基础还比较落后问题,一是抓住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广西召开和部、司领导视察广西工作的机遇,积极主动向水利部及部水文局和流域机构汇报,得到部、司领导的高度重视,水利部鄂竟平副部长在听取我区汇报后表示“要在项目建设上给予广西水文更多更有力的支持”;二是抓住我区发生洪涝灾害暴露出重点防洪城镇水文测报站网不足、水文信息联网不全的问题,加强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水利厅汇报,得到有力支持,自治区马飚主席、陈章良副主席去年5月和11月分别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办公会,专门研究了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并两次下发“会议纪要”,确定用2-3年时间在全区实施"水文信息联网工程"和"重点防洪城市(镇)水文测报站网建设工程",两项重点工程投入将达9800多万元,并从2009年起全面启动,将大大提升广西水文基础能力建设;三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的历史性机遇,我局加大了水文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水利厅安排前期工作经费150多万元,会同有资质的水文科研、设计院所,在去冬今春三个多月内,全力组织完成了一大批水文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为我区水文建设项目的上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明确责任,着力抓好水文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建立区局、分局、测站三级联动的项目建设责任制,在年初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个人,并规定完成时限。二是建立了项目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工作制度,有效地确保了2008年水文建设项目的全面完成。三是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强化项目稽察,规范水文建设市场秩序。四是加大了财务检查和内审力度,加强了全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五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确保水文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安全。
(五)建章立制,着力抓好水文管理工作。一是结合国家《水文条例》施行一周年和《广西水文条例》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组织在自治区首府南宁和13个地级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贯活动,自治区人大、政府分管领导出席首府宣传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14个地级市的人大、政府领导均参加了当地宣贯活动,并表示要继续大力支持水文事业发展,柳州市人大还组织开展了全市贯彻《水文条例》执法检查,督促落实了一些贯彻条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水文事业发展氛围。二是制定了水文工程建设管理、受工程建设影响水文测站处理等办法,做到水文工程建设管理有章可循,妥善处理受工程建设影响水文测验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水文行业管理工作。三是修订出台了创建文明单位实施细则、机关工作规则、车辆管理规定、合同管理规定等11个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水文系统内部管理工作。
(六)以人为本,着力抓好水文民生工作。一是结合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影响水文民生工作的问题开展调研,形成18个很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抓好水文民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针对我区还有46个测站为危旧站房、工作条件艰苦的情况,得到了水利部、自治区政府的重视支持,落实了我区27个水文测站危旧站房改造资金并全面启动建设。三是开展水文巡测基地规划,启动了实施南宁、河池、百色、北海水文巡测基地建设,推进了基层水文职工长期驻守测站工作方式的改变和"水文人进城"工程的实施。
三、主要体会
(一)“大水文”是实现水文事业科学发展必由之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植根水利,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大水文”发展思路,始终把为经济社会提供全面服务作为水文发展的切入点,把全面提升水文支撑能力作为水文发展的着力点,把水文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水文发展的突破点,不断拓展水文公共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不断改革和创新水文体制机制。
(二)解放思想是实现水文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我区水文发展已有11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定势是阻碍我区水文事业与时俱进、走大水文发展之路的拦路虎。要实现广西水文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深化发展、以解放的办法促发展,以创新的举措求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狠抓法制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效破除了制约广西水文发展的思维障碍,全区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民生水文是实现水文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大水文"发展思路的本质要求。水文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建设、社会安定息息相关,必须把民生水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防洪和饮水安全放在民生水文的首位,着力解决影响发展民生水文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大力夯实民生水文发展基础,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文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文发展成果。
(四)全面服务是实现水文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宗旨。水文事业与地质、地震、气象、测绘等事业一样是国家勘测基础信息服务部门,是涉水行业和部门发展的基础,其根本特征就是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支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水文服务是水文事业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路。做好新时期水文工作,水文必须从单一服务向多领域并举的全面服务转变,深化水文为各项水利工作精细服务,强化水文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服务,优化水文为经济建设的专业服务,细化水文为社会公众的生活服务。
2008年,广西水文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09年,我们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和部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抓民生、抓项目、抓改革、抓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水文能力建设,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水文支撑服务工作,为实现广西水文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