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苏省水利厅:深入贯彻落实水文条例 全力推进江苏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05-21



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 陆桂华

  2008年,江苏水文工作在水利部水文局和省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和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省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加快水文法规体系建设,不断拓展水文服务领域,努力提升水文基础设施和水文现代化建设水平,推动和促进了江苏水文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多措并举,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一)抓住机遇,加快地方法规建设

  200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当时我省正在全面清理政府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的《江苏省水文管理办法》也在清理范围。我们抓住机遇及时向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联系汇报,要求将《江苏省水文管理办法》作为拟定修改项目作全面修改,并上升为地方法规。经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同意,《江苏省水文条例》列入2008年立法计划。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省水利厅政法处和省水文局组成《江苏省水文条例》起草小组,在省内开展立法调研,制定起草大纲和具体条款文本,多次召开座谈会和专家咨询会,并经两次厅长办公会讨论,形成省水利厅送审稿,于2008年3月报送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法制办两次书面征求省发展改革委、财政、环保、国土、交通、建设、气象等部门以及13个设区的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为促使该条例更具本省特点和可操作性,由省水利厅分别与省政府法制办和省人大农委、法工委组成调研组,三次深入水文基层单位开展立法调研,认真听取基层水文工作人员的汇报,仔细查看水文测验设施设备,调查了解基层水文工作情况。调研组还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人大、法制办、发改委、财政、国土、交通、水利、环保、气象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送审稿又进行多次修改后,并进一步征求省相关部门的意见。经过先后20多次修改易稿,2008年9月9日,省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9月26日提交省人大第十一届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审议;2009年1月18日,经省人大第十一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审议通过,自2009年3月22日起施行。《江苏省水文条例》共八章38条,分别对水文工作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建立了水文规划统一编制、水文测站设立调整、水资源动态监测、水文情报预报统一发布、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资料汇交管理、使用资料审查、设施与监测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制度,并设立了六项行政许可,具有鲜明的江苏特色和较强的操作性,对保障和促进全省水文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精心组织,抓好《江苏省水文条例》的贯彻落实

  立法是基础,落实是关键。《江苏省水文条例》颁布后,省水利厅领导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和落实。厅长吕振霖同志和分管厅长陆桂华同志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全省水利系统认真抓好"条例"学习、宣传和贯彻,各级水文部门要学好用活条例的各项政策。省水利厅以苏水政[2009]6号文件就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水文条例》向全省水利系统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同时,省水利厅还就如何学习宣传《条例》做出一系列安排和部署:一是由省人大农委和省水利厅于三月十九日联合召开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座谈会,省人大农委、法工委、发改委、财政、国土、交通、环保、建设、气象等部门负责同志和河海大学、南科院等单位专家参加了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省人大副主任丁解民等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二是在江苏水利网站、《江苏水利》杂志上刊登条例的政策解读和系列报道;三是印制《江苏省水文条例》单行本5000册分发全省水利系统、省、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四是在"世界水日"期间采取布置展板、编发宣传画册、专题咨询、专场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五是在新华日报上以省厅领导答记者问的形式宣传条例的主要内容,并辟专版由水文部门各单位组稿进行水文系列报道;六是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江苏省水文条例》知识竞赛;七是省水利厅于4月3日召开全省水资源水文工作会议,各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各市、县水利局长、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工程管理单位和各市水文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厅长吕振霖、副厅长陆桂华等领导到会讲话,对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八是各地市水利、水文机构采取报刊署名文章、市长电视讲话、召开座谈会、文艺演出、街头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条例"和对水文工作的宣传。通过形式多样、大张旗鼓地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水文、关心水文,相关部门能更好地支持水文,努力为《江苏省水文条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江苏省水文条例》,在抓好学习和宣传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水文条例》规定,近期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制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全省水文站网建设规划;二是制定对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单位监督检查制度;三是组织编制重大工程建设迁移水文测站论证报告导则;四是抓紧制定使用水文监测资料审查办法;五是抓紧建立省水文数据库和水文信息共享平台;六是尽快开展专用水文测站和其它从事水文监测活动单位的调查,研究监测资料统一汇交的具体办法;七是积极推进水文双重管理体制,研究推进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八是修改完善全省水功能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湖泊与水库水质监测方案;九是对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划定的方案作出专项部署,对确定的保护范围设立地面标志;十是研究落实水文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江苏省水文条例》的贯彻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深入研究,推进水文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改革

  在去年的全国水文会议上,水利部领导一再强调要加快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年来,我们注重加强水文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研究。省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省局内设机构也进行了调整,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提拔和轮岗交流18名科级干部;按行政区划设置水文机构取得新的进展,宿迁、泰州分局已于今年年初经省编办批复成立,全省13个省辖市已全部设置水文机构,从而使水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为适应省管县体制的改革,我们以县为单位设立了32个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积极研究和探索县级水文机构的设置和建设。

  为逐步解决水文经费投入渠道不畅、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千方百计、多渠道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对水文的投入。不仅2008财政预算、基建计划、专项经费有了明显增加,地方政府对水文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而且较好地落实了2009年部门预算,增加人头经费和公用经费634万;在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中单列水文基本设施运行维护经费626万元;专项解决水质化验室日常运行和苏北供水监测经费500万元;计算机通讯网络运行维护一次性补助340万元;水文设施在建工程达1.3亿多元,为水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事业发展提供了较好地经费保障。

  二、发挥优势,强化水文社会服务功能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沂沭泗流域下游,承接着上游下泄的洪水和污水。同时,江苏经济较为发达,人口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我省水文部门充分发挥水文站点分布广泛、监测队伍技术精湛的优势,积极拓宽水文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江苏水文服务水利、服务社会的水平,树立了水文人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全力做好太湖护水控藻应急监测

  为加快太湖水体交换,改善太湖水体结构,省水利厅于去年1月9日开启常熟枢纽,实施引江济太工程。为配合工程的调度运行,我局组织太湖沿线的常州、无锡、苏州水文分局从1月上旬起,每天对太湖调水引流沿线、太湖主要水源地和环太湖主要出入口门的35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11月1日后,每5天监测一次。5月26日,太湖宜兴近岸水域发生"湖泛",我局组织无锡、苏州水文局每天跟踪监测巡查二次。从6月11日起至10月31日止,根据省厅要求,苏州、无锡水文局每天租车5辆,租船5艘,对太湖水源地和湖体进行巡查。并现场监测溶解氧、藻密度、氨氮等指标,记录蓝藻生长及发展情况。全年进行太湖护水控藻水质监测累计达250多天,巡查达156天,投入人力18655人次,出动车船3290辆(艘) 次,完成水质监测12550站次,获得水质数据近14万个,是常年工作量的4倍以上。全省累计编发《太湖水质简报》、《太湖水源地巡查简报》、《太湖水源地水生物(藻类)监测简报》等900多期,编制完成了《2008年5月下旬太湖宜兴近岸水域湖泛区监测分析报告》、《江苏省1998-2007年入太湖污染物总量分析报告》,为水利工程的合理调度运行,保障太湖地区供水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积极开展环境资源补偿断面水量监测

  为积极推进和实施省政府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开展了我省太湖地区行政区界断面环境考核试点工作。我局组织苏、锡、常、镇四个分局对太湖流域所有河流县以上行政交界情况进行了调查,编制了《江苏省太湖地区环境资源补偿断面设置研究》报告。并从2008年1月起,首先在太湖流域8条河开展了环境资源补偿断面的水量(流向)监测。7月份又增加2条河断面的监测。从2009年1月起,又增加到30处市际交界断面的监测。无锡、常州分局还受市政府委托,开展24处县际交界断面的监测。这些监测断面,大多为通航河道,船只很多。有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又没有固定的测验设施,只能在交通桥上进行流量流向测验。沿线的无锡、常州水文分局,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每周定期测验,每月及时上报水量和流向数据,省水文局进行合理性检查,按时报省环保厅,为太湖地区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试点提供了大量水文数据。同时,我们对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南通、扬州、泰州、盐城和南京所有河道县级以上交界断面设置进行调查和研究,编制完成了《江苏省徐州等九个市环境资源补偿监测断面设置建议书》,为在全省全面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切实加强调水功能区、 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水库与湖泊的水质监测

  为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水源地保护工作,一年来,我们继续开展472个省级重点水功能区、8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工作,逐月编发全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按旬编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旬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还根据省厅要求,对全省重点湖泊和水库开展了水质监测工作,编制《江苏省重点湖泊与水库水质监测季报》。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全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普查和监测工作,调查1320个水功能区,6700多个入河排污口,选择4000多个主要入河排污口分平、枯两期进行监测。并与河海大学合作选取54个断面进行水质降解系数室内外试验,对全省所有水功能区75%、90%的设计水文条件进行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削减量计算,为全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排污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及时跟踪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调查和监测

  2008年,我省长江干流、中运河、沭阳水厂、淮河干流、新沂河、新沭河、如海运河、渔滨河等水域先后发生12起水污染事故,我们及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样、监测、分析,编制水质快报,在第一时间将污染信息报送给相关部门和领导,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为使污染得到有效处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

  三、加大投入,着力提高水文监测能力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流域治理、省重点工程建设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投入,加快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文现代化建设,提高水文监测能力,取得较好成效。

  (一)切实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去年,我省加大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我们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将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四个分局水质化验室升级改造工程和调水引流沿线、重要水源地、环太湖出入口门建设水质水量自动站项目,列入我省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目前,四个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共落实建设投资4981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改造扩建实验室面积3781平方米、购置电梯3部、新建操作台、通风橱等成套设备4套,增配监测分析仪器210台。项目实施后,可以大大增强四个分中心实验室监测能力。调水沿线、重要出入湖口门和饮用水水源地28个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的建设,省发改委已批准同意,计划投资7950万元。目前我局已组织进行站点选址、土地预审和具体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太湖地区水质监测车、淮河干流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沭河新安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批复投资834万元,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投资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涉及南通、扬州、常州三个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实验室改造,该项目投资527万元,要求省级配套的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南通分中心水质化验室改造工程中的实验室装修改造等土建工程以及实验室操作台等成套设备购置已基本完成,采样车以及实验室仪器购置正在编制标书。扬州、常州分中心实验室改造工程施工设计基本完成,着手进行标书编制。整个工程确保在2009年汛前完成。

  (二)加快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工程

  去年,我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持续高潮,我们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工程概算,与工程同步实施。一年来,共落实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经费7363万元,新建改建一大批水文站,水文监测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中:通榆河北延工程水文设施建设批复投资2730万元,建设6个水质水量自动站、3个水位站、购置2辆水质监测车和一辆水文巡测车,购置水文测验和测量仪器24台套,水质分析仪器49台套,扩建3个水情分中心和7个遥测站。新沂河整治工程水文设施建设批复投资910万元,新建改建5个水文站,一个水文巡测基地。中运河工程水文设施建设投资168万元,改造四个水文站。里下河灾后重建工程安排水文设施706万元,共改造9个水文站。南京铁心桥水文发展基地一期工程投资1630万元,建设水文档案馆、水文仪器检定槽、职工食堂等三个单体和环境整治及附属设施工程,省水文职工培训中心改造工程投资435万元。

  我们还积极争取、多方落实雨雪冰冻灾后重建和危房改造资金784万元,改造25个水文站。目前大部分工程量基本完成,确保2009年汛前全面完成投入使用。

  (三)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2006年下半年,厅党组决定成立水利网络数据中心,挂靠水文局,负责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一年来,我们在抓好现有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运行维护的同时,加强信息化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并积极争取信息化项目立项,加强建设管理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苏、锡、盐、宁、扬、通、淮等7个水情分中心计87个中央报汛站建设计投资1762万元,其中省级配套资金782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整个工程确保2009年前汛前全部完成。苏南望虞河、太浦河工程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投资2824万元,建设内容为信息监测、计算机网络、数据共享服务、地理信息、防汛调度等五个系统,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验收。

  我省现有省以上水情报汛 站352个,已建水情自动测报站275个,其中符合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技术标准和要求的仅有153个,占省以上报汛站43%,其余122个站需要按照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改造,另还有77个站需要新建。为此,我局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省级水情报汛站自动测报系统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投资1980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列入2009年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分两年实施。该项目完成后,我省省级以上水情报汛站水位、雨量全部实现遥测,并实现应用遥测数据替代人工观测报汛,应用自动采集数据进行资料整编。从而,加速推进基层水文工作方式改革的进程。

  以上是我省水文部门加快地方法规建设,强化水文社会服务,提高水文监测能力等三个方面主要情况和具体做法。与全国其他兄弟省份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管理体制尚未全面理顺,省级水文机构升格工作仍未完成,市级水文机构双重管理仍需进一步推进。二是水文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现代化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三是水文站网不够完善,水文服务领域有待拓宽,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水文科研基础工作薄弱,新技术运用研究不够,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这些不足和问题都有待在新一年逐步解决。我们也期待得到水利部和部水文局领导更多的关心、兄弟省区更多的指导,以促进江苏水文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谢谢大家!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