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 徐章文
根据会议议程,现就山东的水文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开拓进取,2008年全省水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通过上下积极有效的工作,全省13个市局全部实现了省水利厅与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潍坊等7个市以市政府的文件专门明确了市水文局职能,淄博局落实了地方水文投入专户,淄博、潍坊局分别成立了党组,党的组织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青岛六个县区全部设立了水文局,实行市水文局与县(市)政府的双重领导。烟台开发区水文局已经成功运行,济宁开发区正在积极运作。经济开发区设水文局大有可为。实行双重管理后,水文与地方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水文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水文的社会地位和行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水文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步入了"双轨道"。
(二)水文投入实现持续增长。08年全省水文总经费达到1.42亿元,连续第三年超过亿元,且较上年增长了近3000万元。其中,水文基本建设投入3143万元,比07年增长了4倍;财政补助和事业收入超过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0万元。去年新争取水文公用经费1000万元,并列入今后财政预算,彻底改变了我省水文无公用经费的历史。水文资料年鉴刊印费300万元,也已列入09年财政预算。
(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水情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国家"948"项目《非接触式(雷达)洪水流量测验系统》为国内首次引进,已安装调试完毕并正在等待验收。去年投入600万元对半岛四市报汛数传仪进行了更新换代,又投入600万元升级改造了雨量采集传输分析系统软硬件,雨情信息服务由2小时缩短为5分钟,实现了雨情信息在线查询。全省158座中型水库有110座实现了工程和水文设施同步建设,每座水库水文设施平均投入100万元,建成后将使山东水文站网建设及服务功能跃上一个新台阶。去年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带水文设施建设到位资金1947万元。
(四)政策法规落实进展可喜。围绕《水文条例》和省政府《意见》的贯彻落实,临沂、淄博、胶南市先后出台《意见》的配套文件,潍坊、淄博、枣庄局落实了河道维护费用于水文的比例,青岛胶南、莱西局落实了水资源费3%的比例。针对市级以下水资源费、河道工程维护费落实难的问题,省水利厅、财政厅在全省各市进行了专门调研,参照省级"两费"用于水文的比例,提出了市级落实的初步意见。水文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在青岛、滨州、潍坊、济宁局进行了水文执法试点,并适时召开了执法试点工作座谈会。潍坊、滨州局争取市里出台了《关于规范使用水文资料的通知》,滨州局梳理明确了水文执法内容和依据,并顺利通过了市法制办的审核,为今后依法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水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狠抓资质建设与人员上岗培训,目前拥有各类资质9个,其中水资源论证核电资质、环评资质为山东水利系统的第一个。水环境监测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评审,并成功在大气、噪声方面扩项。水文服务已拓展到工程测量、移民迁占、土地复垦、农业开发、采砂规划、防洪影响评价、排污口设置论证、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水保监测与方案编制等多个方面。去年全系统服务性收入2500多万元。省厅根据业务需要,将省水土保持监测站和地下水监测中心设立在水文局,由水文承担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工作,现已取得明显成效。华东水槽经过技术升级与改造检定能力大大提高,顺利通过了水利部计量认证复查评审。自主研发的巡测车、流量测算仪、水文信息服务系统等在全省广泛应用,今年将列入水利部新产品推广计划。
(六)服务质量与水平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方面,全省年均测洪3000多次、测墒8600多站次,及时提交洪水预报及调度建议,为防汛抗旱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水资源管理保护方面,利用各类简报信息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的质、量信息和决策依据。《山东省水资源调查评价》等一大批成果在全省经济社会建设中得到应用。重点工程服务方面,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东调南下三大重点工程的施工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以及水保监测工作均由水文局承担。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开展了全省地下水超采区调查评价和降落漏斗演变研究、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的监测分析、地下水污染状况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等。
(七)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重人品、重素质、重能力"的用人导向,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在全系统范围内成功选拔任用正科级干部17名,其中有2人越过副科直接提为正科,1人从基层测站长直接提任省局中层干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不惜成本培养人才,打造本领过硬的水文队伍。高质量举办"齐鲁水文论坛"2期,邀请水利厅有关领导及专家举办讲座16个,受众1000多人次。以缺定学,以需定教,全年续办工程硕士班、本科函授班2个,新办各类短期培训班7期,组织各类上岗培训近百人次。去年职工培训投入近60万元。
(八)和谐行业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人为本,诚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努力营造团结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继05、06年有效解决基层职工医药费积压、07年解决基层测站饮水安全问题后,08年主要做了以下五件实事:一是争取全部落实了全省水文基层职工的工资性津贴补贴,在省垂直管理的单位中是第一家。职工平均工资及各种社会保险费用,由04年的2.4万元提高到08年的4.8万元。二是针对委托观测费明显偏低的情况,从水文事业费中调挤30万元,适当提高了委托观测费标准,有效稳定了委托观测队伍。三是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枣庄局嘉汇大厦办公区已经启用,临沂局南坊基地正在建设。省局机关及济南局职工宿舍楼已经交付入住,办公楼已经开工建设。四是高度关注职工冷暖疾苦。组织开展"基层在我心中"活动,为全省110多个基层测站配备了电磁炉及炒锅、蒸锅等生活用具。五是千方百计合理性增加职工收入,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去年组织职工入股成立了两个股份制公司。
落实党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结合先期开展的"推进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活动,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以人为本、事业为重、加快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丰富文明创建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全系统为地震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50多万元。省局机关连续4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济宁、潍坊局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荣誉,13个市局和2个县级局分获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或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二、重点推进,扎实做好2009年的各项工作
(一)抓"双管"。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重点研究和探索双管后水文政策到位和运行机制问题,实现水文的"双投入、广服务、快发展"。双管真正到位体现在地方投入到位、机构规格到位,为此拟分"三步走":首先,争取省编委尽快统一批复全省各市局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其次,争取省政府批准同意山东水文实行"双计划、双财政"的投入体制;第三,进一步理顺水文的机构规格,以适应水文双管体制的推行。今年力争完成第一步的任务目标。同时加强县域水文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水文机构,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开发区先行一步,逐步扩大水文的服务阵地。
(二)抓基础。抓住当前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积极争取水文建设项目。目前,地下水监测系统、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改造、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水文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心建设、43座中型水库水文设施建设、华东水槽改造、基层测站危房改造等项目可研已经编制完成,专家审查后适时上报,争取逐步列入国家和省的计划,带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继续抓好工程带水文设施和水文信息化建设,加快建成水文水资源信息决策支持平台,着手建设全系统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提高水文工作效率与水平。研发完善巡测车、流量测算系统等水文科技产品,并努力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三)抓职能。山东水环境监测中心93年水利厅批准成立以来,一直未得到省里的正式认可。我们拟在09年争取省编委明确其职能,使其机构合法化。设立山东省水量计量检测中心事宜现已取得积极进展,省质检局待水利部《水利计量检定规程》颁布后批准实施。水文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环境监测、水量计量检测四大职能明确后,将争取省里对水文的职能予以统一明确。
(四)抓服务。在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保护服务的同时,继续为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东调南下、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搞好服务。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真正承担起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性、服务性工作,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做好水利工程设计、水保方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升级,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另外,充分发挥优势,拓展服务领域,积极为各类国民经济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水文自身的发展。
(五)抓法规。加快《水文条例》配套法规建设,抓紧做好我省实施《水文条例》的办法的各项前期工作。继续扩大水文执法试点,加强水文执法队伍与执法能力建设,为水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继续抓好省政府《意见》的地方配套文件出台和"两费"用于水文的具体比例落实工作。
(六)抓和谐。继续在全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文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推动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按规范行事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文明创建的内容方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在更高层次文明创建上有新突破。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实事,营造"党风正人心和、事业大发展、职工得实惠"的行业氛围。今年将针对职工办公、住宿条件较差的几个水文局,采取"单位置地、前办公后住宿、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建设方式,积极推进水文基地的二次改造,努力提高职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