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都县委书记高必金发言
科学发展建平台 水利扶贫惠民生
中共丰都县委 丰都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丰都地处重庆版图中心、三峡库区腹地,幅员面积2904平方公里,是特色旅游县、重点移民县、山区贫困县。近年来,在国家水利部特别是以防总为扶贫组长的各成员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把水利事业建设作为推进脱贫致富、促进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项目推动、示范带动、帮扶互动、各方联动”的基本思路,推进水利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第一,突出重点抓发展,着力打造民生水利。我们围绕构建“三大体系”,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一是构建人饮安全体系。坚持以饮水安全为先,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集中化、山区供水集约化”的要求,先后建成412处集中连片供水工程;改扩建15处场镇供水工程;修建183处分散式雨水储蓄供水工程, 解除了山区群众干旱期间四处找水之苦。二是构建保粮增收体系。坚持以富民增收为本,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治江河堤防12公里;完工除险加固小Ⅰ型和小Ⅱ型水库45座;推进三峡库区中部灌区建设,启动了弹子台、蒋家沟中型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增有效灌面1.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6.8万亩。三是构建生态水利体系。坚持以生态环保为重,先后投入1.68亿元用于污水处理,除在城区建设综合性污水处理厂外,还在3个重点集镇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也即将启动建设;依托国家“长治”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9平方公里;实施水系森林工程,植树造林4058亩,努力建设库区生态屏障。
第二,创新机制增活力,高效推进民生水利。为进一步提升水利扶贫工作实效,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县乡双重管理,以县水务局管理为主”的模式,在全县30个乡镇建立了水利工程管理所,配备了81个事业编制,专门从事辖区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二是探索管理机制。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起水源与供水、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治污和回用统一管理的体制,促进了全县水资源合理配置,覆盖面和保证率进一步提高。三是实行评价机制。在严格执行“三公示”制度的同时,推行“三评”机制:实行群众评判,对所建工程的实效,让受益群众来评判;实行社会评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检查水利扶贫项目并开展评议;实行专家评估,邀请水利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通过“三评”,确保项目建一处、成一处。
第三,加大投入强保障,全力助推民生水利。为确保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着力强化三大保障。一是强化人才保障。增配10名编制,到大专院校招揽人才充实队伍;水利部先后派出5名优秀干部来我县蹲点扶贫,指导、帮助我县水利干部提高技术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帮助联系华北水利学院在我县办班,清华大学在我县建立远程教学点,为我们培训了40多名水利干部。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着力搭建融资平台,组建丰都县水利投资公司,融资到位7400万元用于蒋家沟水库建设;积极引导民资投入,成功引进四川恒沣建设集团、重庆恒安实业公司等企业投资2.3亿元,建设长江南北两岸护岸大堤,确保了三峡水库如期蓄水,改善了县城人居环境;专项储备土地资产,在县城规划区储备土地1255亩,将其土地增值部分全部用于扶贫水利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加快水利发展的具体政策,严格落实水利扶贫倾斜措施,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根据政策导向,突出项目建设,在水利部扶贫组特别是水规总院的指导下,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了1000万元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基金,形成了项目“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的持续发展局面。
通过水利定点扶贫的强力带动,推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2%、50.3%、22.1%、44.5%;搭建了良好发展平台,特别是蒋家沟等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设和2009年我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将基本销号,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全县15.9万人告别了饮水不安全,15.5万贫困人口直接从水利扶贫中得到实惠,有力加快了移民安稳致富和农民脱贫致富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水利部定点扶贫的宝贵机遇,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民生水利为重点、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群策群力大打扶贫攻坚战,到2010年,有效解决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整治销号18座病险水库,实现2.5 万贫困人口脱贫,为我县2011年实现基本脱贫目标奠定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们深知:本次会议定在丰都召开,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将把你们的关怀铭记在心,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奋力推进丰都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经济强县,以更大的实绩回报你们的关心、支持、厚爱!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