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浙江省丽水市水利局:发挥强农惠农作用 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扎实推进丽水农村水电可持续发展

2009-05-16

 

浙江省丽水市水利局局长胡雄光发言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全市总人口251万,下辖一区一市七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丽水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可供开发的常规水能资源328万千瓦,约占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市建成水电总装机170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132万千瓦,2008年农村水电年发电量达32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67%。预计“十一五”期末,全市水电装机可达260万千瓦。景宁县被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丽水市被授为“中国水电第一市”。


    一、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走出一条符合丽水山区特色的农村水电发展新路子


    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2000年撤地设市以后,丽水市农村水电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农村水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资源管理统一化。我市水能资源的规划、开发权出让、监督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环节,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真正做到了水权集中,一龙管水,一水多用,全面发展。


    二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从2001年开始,我市率先开展了水能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探索与实践, 2002年4月,遂昌县在全市乃至全国首次举行水能资源开发权有偿竞标出让,敲响了水电资源公开拍卖的第一槌,遂昌县当时水能资源开发权有偿出让标的达345万元。


    三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丽水建成投产的水电站绝大部分是股份制,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水电的所有制结构比例为:集体电站占2.2%,国有电站占10.7%,股份制电站占87.1%,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四是项目建设规范化。从2001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丽水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丽水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规范水电资源开发管理,促进水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市水利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电资源开发权出让工作的通知》,实现了水电资源开发的规范化管理。


    二、发挥强农惠农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水能资源的开发,对于振兴丽水山区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强农惠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村水电是丽水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据测算,水电产业对丽水市GDP的贡献率已达8%。2008年,全市农村水电发电量达32亿千瓦时,发电总收入10.4亿元,发电上缴税金1.09亿元。加上水电在建项目产值,水电产业合计实现生产总值20.44亿元。景宁县农村水电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县各行业之首,税费收入占全县当地财政总收入三分之一。


   2、农村水电是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一些电站附近的农民利用电站的政策性处理费用、在电站建设中的劳动所得参股办电,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景宁县梧桐村、梧桐坑村当地群众在梧桐坑流域四级电站以各种方式投资入股的有200户650人,全村股民每年可得红利200多万元。


    3、农村水电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通过水电开发共建设公路1000多千米,近半数乡镇和行政村受益。云和县通过建设沙铺砻电站,配套建设了公路19.3千米,使地处景宁、云和两县交界的偏僻山区3000多农民受益。五里亭水电站的业主在拦河坝闸墩上修建了公路桥,使当地村民结束了靠人摆渡过江的历史。全市水电开发建成水库总库容约22亿立米,既改善了库区周边村镇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又为下游人民群众防汛保安,生活用水等都提供的坚实的保障。


    4、农村水电是解决农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到2008年底,全市通过小水电运行、管理人员等形式解决就业人员1.1万人。景宁县就通过小水电运行、管理人员等形式解决就业人员有近3000多人,全县直接或间接参与小水电开发投资人数达到4万余人。


    5、农村水电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水电开发通过投资拉动、税收增加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对于推进地方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丽水的农村水电开发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先进经经验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我们也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结合丽水特色,扎实工作,促进丽水农村水电可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