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小麦生产因素中,灌溉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我国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特别是小麦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而水资源仅占7.7%,小麦生产始终受到干旱的威胁。
2009年年初,中原大旱的情景使人深醒!我国2400万公顷(3.6亿亩)小麦,受旱面积达1067万公顷(1.6亿亩),占全国小麦产区面积的44.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面积应用大田滴灌技术的成功经验,证明大田滴灌技术是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增产、增效的实用技术。资料介绍我国玉米面积2006年为2897万公顷(4.34亿亩),单产5394吨/公顷(359.6 kg/亩)。如果将我国小麦、玉米总面积5297万公顷(7.94亿亩)的三分之一,1765万公顷(2.65亿亩)的旱区中低产田应用大田滴灌技术,每亩少用30%-50%的水,可增加灌溉面积,并实现每公顷增产3000公斤粮食(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就可新增530亿公斤粮食,基本解决了我国到2020年需要1000亿斤粮食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在粮食作物主产区,开展以滴灌节水技术为核心的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技术体系示范和推广应用,减量化提高水的利用率,保障和增加灌溉面积,提高抗御旱灾能力,这必将保证和促进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稳产高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因此,对于农业节水灌溉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及相关部委在粮食主产区加大小麦滴灌技术和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的投入力度,并建设多个万亩相对连片的高产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应用滴灌种植粮食作物,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开发新的粮食产区(如新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二是建议水利部等相关部门率先在水利部选定的4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中进行粮食作物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同时选定具有规划设计、产品配套、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经验丰富的生产滴灌成套设备的国内大中企业作为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示范和推广的技术支撑,引导农民应用滴灌种植粮食作物,增加粮食产量。
三是建议水利部组织相关专家到新疆兵团考察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种植粮食作物的示范和推广经验。总结并提出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示范和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种植粮食作物的实施办法和相关法规。
四是建议水利部及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办各种形式的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培训班。在适当时间和地点召开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种植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现场会。同时,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种植粮食作物的典型,促进膜下滴灌技术及滴灌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上的快速发展。
五是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将滴灌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范围,鼓励农民购买滴灌设备,降低农民购买滴灌设备的投入成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