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河海大学教授彭世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安全

2009-10-27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温度升高了0.74℃,如果人类继续按照目前速度排放温室气体,那么CO2有效倍增将出现在2060年左右,届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1.4℃-5.8℃。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指出,过去100年间,我国平均气温升高0.5-0.8℃,近4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以0.22℃/10年的上升。而且这种增温的趋势仍在继续。

 

    气候变化影响水文循环继而影响农业水资源:虽然我国降水总量变化不大且略有增加的趋势,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性日益明显,造成农业生产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用水来水矛盾增加;蒸发方尽管存在“蒸发悖论”,但近20年水面蒸发有变大的趋势;径流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类活动加剧,用水部门及其用量增加,未来农业用水将逐渐减少。同时,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旱涝等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农业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稳定性加大,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方面,气候变化引起的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种植制度的转变会使农业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

 

    因此,气候变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农业生产需水量增加,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将对我国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如何提高灌溉效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0月27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