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际灌排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教授级高工高占义:国内外农业节水技术发展趋势

2009-10-27

 

    近年,我国在农业节水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研发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等。

 

    尽管我国的农业节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业节水工程硬件建设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30-50年,在节水灌溉设备研发、污水资源化利用、城市雨洪利用、精准灌溉等若干领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研究项目的长期定位观测与数据积累、试验仪器设备、高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节水领域科研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农业节水试验与监测网络还未形成,缺乏农业节水发展的基础数据积累和对农业用水状况的有效监测与控制;农业节水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对农业节水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从纯基础到应用层面的应用基础研究还很欠缺,在农田尺度水分高效利用的应用基础、区域节水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用水优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深度还很不够;适合不同地区采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集成化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的研究不足,实际应用缺乏完整的科学指导;对区域水土资源配置与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研究不够,迫切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流域及区域水土资源配置与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研究;农业节水设备与产品功能单一、材料与工艺研究水平的滞后,产品性能不稳定和耐久性差,严重影响其大面积的应用;农业节水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缺少依据土壤、作物、微气象数据和可用灌溉水量预报的农业节水的管理软件及数据采集的硬件系统。

 

    目前,世界先进的农业节水发展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因此,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及基础数据的积累,研究建立适合不同地区的标准化、定量化、集成化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研制开发高性能的农业节水产品和制剂,加速节水材料与设备的产业化,为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0月27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