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张建华:水资源在减少,粮食需求仍在增加,中国农业如何应付挑战?

2009-10-27

 

    据今?一月份结束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水问题报告指出,如果人类沿用目前的用水方式,2025 ?全球将有55%的人口需依赖食物进口,作物因缺水造成的损失等于目前产量的30% (等于美国+印?的产量)。显然這是個人类必须避免的灾难性远景。中国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区和时间上分布极?平均。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作物生产的最主要限制因素。面对十分有限并且日益减少的水资源,如何维持甚至增加作物产量?我们在今后5-10年里应研究什么?

 

    应培育抗旱高产品种。抗旱品种的选育是作物节水生产的重要内容。因常规育种是在干旱条件下的自然选择,故育种的周期长,化工多。但常轨育种可以容易组合多个基因,因此,该方法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从理论上讲,分子育种是一条新的途径,但有效的抗旱基因非常有限。在小麦上的一个例子是通过抗旱品种的选育能维持在干热条件下的小麦灌浆期。因土壤水分条件(灌溉少)或干热气候条件,小麦会早衰而影响籽粒灌浆。通过“保绿”特性基因的导入可以延长小麦在干旱逆境条件下的灌浆期。这种“保绿”特性包括了从根系功能到叶绿体维持的许多基因。回交的方法是导入“保绿”特性的最容易方法。

 

    作物田间的水管理。怎样并何时将有限的水用到作物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可以利用时间或空间调节,进行亏缺灌溉。时间调节或调亏灌溉是指当土壤水分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植株对水分胁迫响应发展到某一时期时进行灌溉。空间调节亏缺灌溉也称部分根系灌溉,是指在一次灌溉中将水供应到部分根区,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保持根区两边土壤水分的差异。虽然亏缺灌溉已经证明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但随着新的灌溉设施如滴灌和新的供水体系的发展,新作物体系(如中国西北果园的扩大)的推广以及新生产方法(如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生产)的建立和应用,我们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土壤落干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对于土壤落干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的机理,需要在生理和分子水平上进行深入研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0月27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