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水稻节水灌溉与粮食安全

2009-10-27

 

    我国水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7.1%,水稻产量之高低,是否能够持续地稳产、高产,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无论北方和南方,推行水稻节水灌溉,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水稻生产不仅要量多也要质优;人们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得健康。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农田水土环境恶化问题十分严重。全国耕地为世界的9%,却用掉世界30%的化肥(主要是氮肥、其次为磷肥),施用强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在我国的各种粮食作物中,稻田施用化肥数量最多。过量的施化肥,约2/3未被水稻吸收利用,大多通过地表径流、渗漏和挥发等丧失掉。农药也超量使用,而且有相当部分的高毒性农药。每年有大量畜禽粪便未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而排入水体。这些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氮、磷对水体的污染量已接近和超过工业与城市点源污染量的总和。这种农业水环境不仅污染江、湖、河、海、水库、地下水,而且影响粮食和食品质量安全,危害健康。因此,在节水灌溉特别是水稻节水灌溉中还必须防污、减污。

    (1)我国已探索并推广了许多种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这些模式基本上可归纳为浅湿晒、间歇淹水、半旱栽培与蓄雨型等几类。针对不同的土壤、肥力、地下水位等条件,选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均可以取得高产、大幅度节水以及防污的效果,要充分发挥水稻节水灌溉节水、增产与减污的三重作用这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2)与传统的长期淹水灌溉模式相比,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田间节水率可达8%~50%,一般为20%~30%;增产率达2%~10%,一般为3%~8%。采用水稻节水灌溉模式具有显著的节水潜力与一定的增产作用。

    (3)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可减轻稻田水土环境污染,特别是可减少20%~40%的氮磷流失和40%以上的甲烷挥发,还可减轻稻田病虫害,这有利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0月27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