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广东:创新投入机制 加大督办力度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9-11-10

创新投入机制 加大督办力度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0日)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

 
    为切实解决水利建设省级财政资金缺口问题,2008年至2009年,省政府以水利规费收益作抵押,两次向银行贷款共150亿元用于省级水利投入,同时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50亿元。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我省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力度,2009年度省级水利资金规模达到130多亿元。其中,已安排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16.6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和灌区改造工程7.85亿元。


  二、实施省人大水利议案,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热点难点问题


  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规模较小的特点,我省通过实施省人大议案,将分散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捆绑打包”成一项整体性工作,列入省人大每年督办工作重点。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议案,共投入25亿元,对3279宗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通过实施农村机电排灌议案,共投入11.77亿元,对3043宗机电排灌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灌排能力;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共投入20亿元,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2009年,我省又将中小型灌区改造列为省人大重点建议,决定于明年上半年对全省约5万宗中小型灌区改造项目进行全面普查并开展试点工作,根据普查数据和试点经验编制全省中小型灌区改造总体规划,准备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三、推行BT融资模式,努力拓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渠道


  近年来,我省通过政策抵押贷款基本解决了省级财政投入问题,但部分欠发达地区市、县政府落实配套资金仍然存在不少困难。针对这个难题,我们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各地特别是经济困难地区实行BT模式筹集资金,推动地方政府、施工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联动,搭建融资平台,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具体做法是,地方政府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土地或其他资产作为融资贷款的担保条件,银行负责提供不少于担保总值70%的贷款,施工企业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目前我省已组建了晨洲水利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并选择若干项目作为BT试点,对试点项目优先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调动各地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为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近年来我省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建立“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等激励机制;对一些行政村的水利工程,先由村委会将自筹资金划入镇水利会专户后,再由镇拨付相应的补助资金;建立农户包干制度,各镇将小型灌渠清淤任务分段划分到村,由村包干到户,充分发动受益农户自行投工投劳进行整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或用水户协会的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一事一议”,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今冬明春,我省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力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攻坚战。一是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任务;二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2012年前解决全省列入规划的164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科学规划,办好试点,加快推进全省中小灌区改造;四是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小山塘、小灌区、小电排站、小陂头等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五是立足于防御秋冬春连旱,扎实做好防旱抗旱各项工作。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