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委: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推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迈上新台阶

2009-11-10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推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迈上新台阶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2009年11月10日)

 

    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黄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治水思路,开展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与调度,实现黄河连续十年不断流


    自1999年国家授权黄委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调度以来,在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综合采取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保证了流域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供水安全,有效化解了地区间的用水矛盾,促进了节约用水,显著提高了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有效遏制了流域生态恶化趋势,非汛期平均增加河道内生态环境水量10亿立方米,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并开始向良性方向发展。


    二、实施水量科学调度 有力支援了流域相关地区抗旱工作


    去冬今春,黄河流域发生全流域特大干旱,国家粮食主产区河南、山东等省旱情尤为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黄委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指示精神,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三次提升预警级别和响应等级,在2000多公里的河段上,联合调度万家寨、小浪底和东平湖水库,接力补水,举全河水资源之力支援流域及相关省区抗旱保苗。


    抗旱期间,通过超前调度先后7次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90立方米每秒逐步加大到1000立方米每秒,为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同期最大下泄流量,累计下泄水量35.3亿立方米,满足了河南、山东引黄灌区的用水需求。据统计,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引用黄河干流水量23.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708万亩,创同期引黄灌溉面积历史新高,为确保大旱之年粮食丰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进行九次调水调沙,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显著提高


    调水调沙是几代治黄科技人员在长期治河实践中探索出的减少黄河下游河道和水库泥沙淤积的有效途径。2002年以来,黄委共进行了9次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了3880立方米每秒,小浪底水库以下近1000公里河道河底高程平均下降了1.5米。“二级悬河”形势开始缓解,下游滩区“小水大漫滩”状况初步得到遏制。在小浪底水库库区多次成功塑造了人工异重流,并实现排沙出库,减少了小浪底水库的泥沙淤积。逐步深化了对河道、水库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建设及运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积极推进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我们实施了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标准化堤防是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重要防洪工程。建设分两期,一期工程主要建设黄河南岸堤防,二期工程主要建设黄河北岸堤防。目前,黄河南岸标准化堤防已基本完成,左岸工程全面开工。已建成工程长度552km,累计完成土方2.1亿立方米,完成投资53.2亿元。


    在建设中,黄委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实现了工程质量、投资、工期目标的全面控制。济南标准化堤防工程获2008年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郑州标准化堤防等4项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


    黄委将切实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工作部署,优化水库调度,积极预筹水源,为满足流域及相关地区灌溉供水做好充分准备,为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粮食丰收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