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性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0日)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地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去冬今春以来,全省农村水利建设完成投资69亿元,投工6000多万工日,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60万亩,增加旱涝保收田98万亩,解决4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农村水利建设持续保持良好发展,主要得益于积极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村水利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03年,省级财政对农村水利投入仅1亿元左右,2009年达到20亿元,五年增长了20倍。同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式,从过去主要支持工程建设向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并重转变,从过去资金平均分配向以奖代补、鼓励先进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激励作用,有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二、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在取消农村“两工”以后,为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议事制度,保证农村水利建设持续发展,我省研究出台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以村为单位全年筹资人均不超过20元,苏南发达地区不超过25元;农民筹劳每人每年不超过5个工日,少数建设任务重的地方为8个工日,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2008年,我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总额8.56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试点县区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率达到98.9%。在此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省财政专项安排5亿元,对苏北地区按1:1、苏中及苏南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按1:0.5的比例进行补助。通过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调动了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投入农村水利建设
各地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拍卖林权和水面养殖经营权,出售农村河道清淤土方,实行以土换资、以水生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对于可实行准市场运作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进行贷款融资,今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过贷款融资5亿多元,促进了农村水利持续发展。
今冬明春,我省初步计划全省农村水利建设投资75亿元,投工6000万个;疏浚县乡河道3700条、村庄河塘4万个;解决4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万座农村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实施25个大中型灌区、5个节水示范项目;完成160座水库除险加固改造任务。
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广泛组织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快实施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促进“三农”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政府投入、群众投劳、资源利用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农村水利建设持续发展。三是加强长效管理。出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政策,提升工程管护水平。实施农村水利工程绩效评估制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四是强化基层工作。抓住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契机,深化乡镇水利站改革,明确乡镇水利站工作职能、管理体制,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加强乡镇水利站能力建设。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全面提高农村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保护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