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以高质量水利科普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

——访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金海

发表时间:2025-10-16

  编者按:科普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我国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举办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同等重要”“两翼理论”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具有典型示范的带动意义。日前,随着第六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首个全国科普月的系列水利科普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增强公众节水护水意识和提升水科学素养为目标,在水利科普供给、载体建设、品牌活动、队伍建设、传播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本期专题邀请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金海解读新时代水利科普工作要点及成效,同时邀请相关单位介绍推进水利科普工作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苏晨

  问:在当前国家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大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背景下,系统性地开展水利科普工作,对于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金海: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是深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普工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施行,标志着科普工作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

  水利科普作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水利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科普工作,强化水利科普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2021年联合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水利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填补了水利科普政策空白。系统开展水利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全民水科学素养,引导公众爱水、护水、支持水利事业,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水利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水利行业通过拓宽科普领域、夯实科普载体、创新科普形式、创作科普精品等方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传播人水和谐科学理念,凝聚了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的强大社会共识与行动合力。

  问:“十四五”以来,水利科普工作取得哪些积极进展?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金海:“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增强公众节水护水意识和提升水科学素养为目标,在水利科普供给、载体建设、品牌活动、队伍建设、传播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加强。2021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水利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制定印发了《关于水利科普重点工作分工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压实各方职责。发布《“十四五”水利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将水利科普单独成章。2022年,水利部加入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2024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协同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近年来,水利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的水利科普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二是科普供给丰富多元。围绕水利重点领域,组织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科普读物、动画和微视频作品,联合科普中国上线水利科普专题资源包集中展示。其中,《奇妙的水库》《农村供水管水员知识问答》等作品获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节水生活小常识》《“洪涝共治”让城市不再“看海”》《洪水来了怎么办?打好三张牌》等作品获评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远水也能解近“渴”》《中国水利水电科普视听读丛书》《你好,大坝》《威水超人》等一大批“有人气”“接地气”的科普作品广泛传播。

  三是平台建设与人才培育取得突破。建立健全水利行业科普平台公众开放日机制,各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及重大水利工程等科普功能得到开发提升。21家水利单位获评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集体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4名个人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1个集体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1名个人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多个集体和个人获评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2024年,选送1支队伍参加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并获一等奖,选送3名选手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均获二等奖。2025年,8项水利科普案例入选中国科协“典赞·2025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

  四是科普活动影响力显著提升。结合水利行业特点,组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水利科普特色品牌活动。联合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连续举办全国科普日水利主场活动、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等。面向社会公众,连续举办“节水在身边”短视频征集、“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汇聚行业力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培养发掘了一大批优秀水利科普人才。积极开展水利科普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等“五进”活动。

  五是国际交流持续深化。指导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举办大坝安全科普宣讲大赛、双语科普课堂等活动。制作并传播英、老、柬、缅多国语言水利科普动画和《饮水安全知识手册》等作品。积极宣传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理念,有力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治水理念和实践的广泛认同。

  2025年9月,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刘冬顺副部长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水利行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水利科普特色活动,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一是组织水利系统科研院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及重大水利工程等水利科普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二是围绕水利高质量发展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水利专家讲科普活动。三是组织部属单位通过展板、展览、展教具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展览展示。四是组织相关单位集中开展水利科普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五是组织开展了第六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等水利特色品牌活动。

  问: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普工作的主要难点是什么?基于这些挑战,下一步将如何打造水利科普新格局?

  金海:当前,水利科普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不足:水利行业重科研轻科普现象仍然存在;缺少稳定科普经费渠道,投入不足;在水利科普政策研究、科普供给、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协同。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跟踪国内外科普发展动态,开展水利科普政策研究,为水利科普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着力加强水利科普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在职称评审、人才评价、科技奖励、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激励约束措施。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设以水利领域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科技领军人才为引领,以水利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从业者为中坚,以关心热爱了解水利的网络达人和流量大咖为延展的水利科普人才队伍,打造覆盖不同领域、专业、层级的水利科普专家团队,同时探索建立全行业互认的水利科普志愿者机制。

  三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提升水利科普服务能力。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及重大水利工程等各类水利科普平台载体,开展科普活动。引导支持新媒体传播水利科普声音,运用好微博、微信、抖音、公众号、网络直播等线上科普阵地,发布高质量水利科普视频、图文和产品,拓宽科普渠道。

  四是加强科普资源供给。深入挖掘三峡、南水北调、红旗渠、都江堰、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等水利工程科学内涵,创作图书、动画、短视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产品。强化应急科普能力建设,围绕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涉水领域,增强高质量水利科普资源供给。

  五是加强投入与支持。多措并举强化水利科普投入,鼓励依托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科普展馆、展览设施等。鼓励支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完善科普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鼓励引导相关企业、社团及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水利科普,资助扶持水利科普事业,推动发展水利科普产业。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16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