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服务型政府“搭台” 高科技企业“唱戏”

深圳:水库也是人工智能孵化器

发表时间:2025-09-17
  □本报记者 陈岭
  走进深圳市雅宝水库,碧道环绕,碧波荡漾。技术人员在水库岸边手持遥控器熟练操作,水面上无人船进行水质自动监测作业,智能机器人开展水下立面结构智能巡检,一旁的电脑上“智绘系统”快速生成数据报告和地形图……
  初秋鹏城,热力不减。9月11日,记者趁着水利部在数字之城杭州召开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现场会刚结束的“热度”,来到创新之城深圳,近距离触摸科技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需求牵引 “星河”汇聚创新之光
  在雅宝水库的不远处,《奋斗点亮梦想》立雕格外醒目。深圳市龙岗区星河WORLD产业园区就设在这里,“深圳市智能水务产业园”的招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今年1月,由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龙岗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圳市首个智能水务产业园在这里揭牌,旨在推动更多优质水务行业企业向深圳、龙岗集聚发展,帮助更多水务领域企业在深圳、龙岗找到商机,实现高质量发展。”智能水务产业园负责人李磊说。
  关于智能水务产业园区的选址,深圳市水务局、龙岗区政府把握需求牵引,可谓“用心良苦”。据了解,星河WORLD产业园在水利空间场景方面“自带”雅宝水库,毗邻南坑水库、丰泽湖水库、民治水库等水上空间,为智能水务企业创造了灵活的实验和测试环境,也为智能水务企业验证技术、开展应用场景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场景空间。
  “刚才在雅宝水库水下作业的智能机器人就是我们研发的。”走进智能水务产业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鳍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翀热情地介绍,“我们专注于‘FIFISH’行业级水下AI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努力成为水下机器人领域的领航者。”
  筑好暖心巢,引来金凤栖。目前,智能水务产业园聚集了智能水务上下游优质企业20余家,正在成为深圳智能水务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园区还拥有以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华为云为代表的一批芯片、数字孪生、AI等领域的领军机构和企业,跨域融合、多元互补的产业生态系统加速形成,为智能水务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应用至上 “赛马”推动比学赶超
  创新永无止境,关键在于应用有效,绝不能做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表面文章。
  今年6月,一场关乎城市“地下血脉”安全的技术“比武”拉开帷幕。深圳市水务局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南山、罗湖两个试验场,组织开展排水管涵病险检测技术实战演练。
  “5月,我们在网上发布了实战演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邀请排水管涵病险检测设备生产制造厂家、检测技术服务单位参加。”作为实战演练的联系人,深圳市水务局工作人员邓清远说。
  广撒“英雄帖”,赛出“千里马”。针对深圳市排水管涵病险检测中的常见场景和高水位、高流速、重淤积、长距离等痛点难点问题,“比武”现场设置地下空洞探测、排水管涵检测和暗渠化河道检测等3种类型7个场景,参与演练的39家企业基本包含国内排水管涵病险检测领域主要的高水平团队,完成演练84场次。
  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比武”,其在排水管道智能化检测、复杂工况下缺陷精准识别、高可靠性防护(IP68等级)等技术应用方面表现亮眼,多项技术已经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市政管网高端检测设备领域的技术垄断。
  “针对本次演练发现的长距离暗涵巡检无人机国产化、地下3~5米空洞探测等技术难点,市政府将加大投入,共同推动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深圳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我们还考虑由市水务局牵头,依托深圳环境水务集团的专家人才库、设备资源库、典型案例库、技术储备库、应用场景等,成立深圳水务行业‘管网医院’。”
  政府立题、科技解题的场景在深圳水务频频“上演”。
  在大沙河畔,深圳市水务局联合深圳科创学院举办“智能船艇体验日”活动,御水飞行等科创企业现场测试、展示最新研发的智能水翼艇、无人清洁船等水上装备,并邀请需求方、投资人以及市民群众深度互动体验。通过组织类似的一系列活动,深圳市水务局会同各区推动御水飞行、星航智海、欧卡智舶等创新企业落户深圳。
  在公明水库,深圳市水务局会同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支持研发的全地形智能割草机器人已迭代升级,研发单位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云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推出二代机型,9月实现量产,割草效率稳定在3000平方米每小时,无人化作业稳定性大幅度提升,满足每天8小时以上作业强度,有效解决了水库背水坡高坡度、大面积草坪割草作业的难题。目前,该智能设备已活跃在深圳、广州、东莞、珠海、成都等城市的河道、水库堤坝场景。
  …………
  水库,不仅成为创新的“见证者”,更成为创新的“推动者”。
  保障创新 “数治”并举精细发力
  深圳,以水得名,更应因水而兴。
  深圳市水务局“身处”创新高地,把握产业体系、新兴技术、人才储备、市场环境等方面核心要素“组合发力”,借助水库开源实体化、园区+孵化器等模式,推动算力、算法、算据开放共享,释放出多元主体创新活力,推高了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水位”,让河湖库岸成为创新的孵化器。
  不只是企业,科研院所也是深圳水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骨干。在深圳市水务局的积极对接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带领的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团队,正在致力推动将精密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助力水利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从传统静态、离散、人工的作业方式,向动态、连续、自动跨越。另外,鹏城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均与深圳市水务局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有人才实现创新,有场景支持创新,同样需要体制机制保障创新。
  今年年初,在深圳市水务局、龙岗区政府的共同推动下,龙岗区水务局设立场景招商办公室,专人负责应用场景及招商工作,目前已有效对接撮合场景双方,开设龙岗水务场景线上发布会,常态化面向社会定期征集场景需求,举办智能水务场景供需对接活动。
  1月8日,由深圳市水务局、龙岗区政府、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联合举办的“我帮企业搭场景”之水务专场对接活动在清林径水库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家水务技术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全面展示智能水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现场达成多项供需合作意向。
  2月25日,深圳市水务局与龙岗区政府召开智能水务企业座谈交流会,聚焦“聊应用场景、聊抱团发展、聊合作共赢”三个核心议题,探讨深圳智能水务的发展路径,共商智能水务发展大计。
  8月20日,深圳市委编办关于调整市水务局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的批复文件印发,新设立的智慧运行处,第一条职责便是“组织推进、指导监督水务设施的智慧化协同联动运行,组织开展运行综合效能评估”。
  9月12日,记者走进深圳市水务局智慧运行处办公室。“面对极端气候变化、基础设施逐年老化等挑战,按照韧性城市建设等要求,我们必须善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武装水务各领域,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管理水平。”智慧运行处处长付巍巍正在组织7名同事展开“头脑风暴”。
  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对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解决行业痛点、技术难点为导向,通过场景开放、揭榜挂帅、搭台赛马、供需对接等方式,推动无人机、智能船艇、管道机器人、水下机器人、雷达声呐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不断增强水系统综合治理能力。
  江河湖库的水文情势、流域下垫面条件、工程运行性态、经济社会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科技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绝非技术的简单堆砌,更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好看和热闹,而是要通过技术的应用,实实在在解决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指出,要以效用为导向建设覆盖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的各层级数字孪生平台,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在运用中完善、在实战中升级,做到耦合贯通、动态修正、迭代优化,不断适应并满足新形势下的水利治理管理需求。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是一项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创新的旋律不断奏响,水利人步履铿锵……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