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湖北郑家湾泵站灌区:数字孪生赋能科学管理

发表时间:2025-07-11
  □本报通讯员 祝华 周俊
  夏灌时节,湖北省钟祥市碾盘山水利枢纽坝头,汉江水通过沿山头闸流向西大河。水头经泵站两级提水,通过明渠、箱涵、渡槽和隧洞流向郑家湾泵站灌区每个用水组。
  从供水调度、泵站运行到开关闸阀、水量分配、供用水分析,这些工作均由工作人员在调度室里的数字孪生管理平台上操作完成,智慧化管理已深度融入灌区运行的各个环节。
  160双“眼睛”立体感知雨水工情
  沿着灌区干渠行走,各分水口安装的一体化测控流量计正在工作,自动调控着各分支渠的灌溉水量。
  “灌区支渠口和重点用水户实时取水量、总取水量均可精准掌握。”荆门市汉西水系连通管理局局长刘春介绍。目前,郑家湾泵站灌区22公里长的干渠上,主要分水口、渠道安装各类量测水设备52处,实现支渠口及重点用水户用水监测计量全覆盖。泵站抽了多少水、每个分水口分了多少水,后端可实时掌握。
  在郑家湾泵站管理处门口不远处,一个“露天实验室”引人注目,这便是灌区土壤墒情及气象观测站之一。郑家湾泵站二站站长张晓芹介绍,观测站集降雨量、风速、日照、蒸发、墒情等监测于一体,监测数据实时传至管理平台。目前,灌区建成水雨情站点22处、土壤墒情监测点4处、蒸发试验站1处,埋设传输光纤33公里,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了解农田土壤墒情,根据需求及时调水。
  在钟祥市冷水镇与东宝区牌楼镇交界处,753米长的张家垸渡槽雄伟壮观,这是灌区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
  “渡槽出现一丝裂隙,监测系统都会发现。”荆门市汉西水系连通管理局工程科科长周俊介绍,为保障重点工程安全,灌区在寨子坡水库大坝、张家垸渡槽等重要设施均安装了监测装备,可及时监测到大坝位移、渡槽裂缝及沉降等情况。
  通过数字孪生灌区建设,郑家湾泵站灌区已建有各类监控监测设施160处,如同160双“眼睛”,全天候、全方位感知雨情水情工情墒情。
  泵站故障发现时间缩至秒级
  郑家湾一、二级泵站位于钟祥市冷水镇,始建于1975年,总装机5890千瓦。
  “一级泵站5台机组,现在每班仅需1人值守,与之前相比每天减少6人。”一级泵站站长王兵说,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让泵站的开机运行、巡检维护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可以少人值守运行。
  走进泵站,王兵轻点鼠标,泵机便自动启动。开机后,每台机组的温度、噪声、电压、电流、运行时长等都显示在大屏幕上。王兵介绍,以往泵站机组开机,需3个人配合,开一台机组得10分钟,全部开完要1个小时,费时费力。现在开一台机组只需3分钟,5台机组全部开完,只需20分钟左右。
  刘春介绍,通过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泵站构建了机组健康分析模型、机组优化调度模型、设备双因子校验模型等,实现对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识别诊断故障,提前发现风险。目前,泵站70个巡检项已实现100%自动化巡检,故障发现时间缩短至秒级,大幅度提升故障检修效率。
  “少人值守”还体现在渠系管护中。周俊介绍,过去灌溉时,每个分水口涵闸都需要人工现场开关闸,一天多次现场测流计量,现在每个闸站都可以远程开关调控。
  根据调水需求自动形成预案
  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以科学预报、提前预警、合理预案、精准预演为目标,实现灌区“需水和来水预测—优化调度方案—调度方案预演—调度全过程监管—调度分析评价—调度回溯”的闭环管理。
  郑家湾泵站灌区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定期接入卫星遥感数据,及时获取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生长情况,精准研判墒情,精准调配水资源。平台还与荆门市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及省水利厅共享数据,可及时了解灌区水情、雨情,预测来水情况。
  在科学预报预警的基础上,系统可根据调水需求形成预案,并按调度方案预演。
  “接上级指令,向铜钱山水库及下游调水760万立方米。”工作人员在数字孪生灌区管理平台输入调水起止时间、调水量后,系统迅速模拟预演调水过程,并自动生成用时最长、用时最短、最经济3种调水方案。每种方案都给出详细的操作流程,为调度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刘春介绍,经过多轮用水调度和运行,灌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提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11日

作者:祝华 周俊
责任编辑:安天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