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结合”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两重”水利项目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亮点观察
发表时间:2025-07-03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石珊珊
“两重”水利项目建设日前再传捷报!总投资超40亿元的云南省瑞丽江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工程年内开工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待这一“两重”项目建成后,制约芒市、陇川和瑞丽三地农业发展的瓶颈——工程性缺水问题将得到解决,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边疆地区稳定。
“两重”建设,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水安全保障,是“两重”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水利部坚持自上而下,紧紧围绕国家水网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水利需求,推动“两重”建设水利重大工程实施,特别是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建立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运行管理机制,深化投融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软硬结合”
确保“两重”建设任务干一件成一件
炎炎夏日,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作响,建设者们正紧张进行隧洞开挖作业。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注入,为工程有序实施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这项承载着万千期待的“两重”水利项目,是广西总投资最高、受益人口最多、输水线路最长的跨流域跨市级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可长远解决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问题,受益人口近1400万人。
“两重”建设,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必须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确保“两重”建设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
何为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既要编制完善规划,加强项目管理,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也要优化制度供给,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
在“硬投资”方面,水利部聚焦国家水网建设精准发力,“两重”水利项目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渝西水资源配置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60多处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有序实施,有力提升流域区域防洪、供水能力和灌区产能。
相对于“硬投资”,“软建设”更注重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软硬结合”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干成一批大事要事难事。在“软建设”上,水利部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题,一方面建立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运行管理机制,推动“两重”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等改革,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拔地而起的水库守护安澜,穿山越岭的管道送来发展之水,现代化灌区建设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随着“硬投资”项目有序实施,“软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一批批“两重”水利项目正加速落地见效,为稳定经济大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机制
推动“两重”建设提质增效
2022年6月“龙舟水”期间,北江流域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广东韶关、清远两市受灾严重。2024年4月,北江流域再次发生两次编号洪水,北江最大支流连江更是3年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造成严重损失。
特大洪水的频繁侵袭,暴露出北江中下游有效防洪库容不足的问题。建设黄茅峡水库,正是补上北江防洪体系的“关键拼图”,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的关键举措。
“黄茅峡水库工程总投资超100亿元,前期工作跑出了‘加速度’。今年2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两重’水利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广东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副处长刘智光说。
据悉,广东省水利厅印发了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质量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前期工作质量评价,并强化评价结果与勘察设计招标、项目评优、信用等级评价等挂钩,倒逼前期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这是水利部门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的一个生动案例。水利部指导地方逐项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项目可研、要素保障、资金筹措等工作任务,建立水利重大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机制。2024年12月,水利部制定出台了《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机制的意见》,全面落实前期工作质量责任制,规范项目审查审批,保障前期工作高质量推进。今年一季度,重大水利项目可研已批14项,8项开工建设,总投资规模达437.3亿元,同比增长27.8%。
针对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阶段,水利部同样下足功夫完善相关机制,保障项目实施推进,逐项跟踪建设进展。比如,水利部健全省级水利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协同监管机制,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重大水利工程实施情况监管主体责任,流域管理机构履行流域内地方重大水利工程批复文件实施的日常监督责任。
在运行管理阶段,水利部坚持“建水网”与“管水网”两手抓,推动地方建立数字孪生水网平台,组建水网运行调度中心。目前,浙江、山东等10个省级先导区数字孪生水网,以及宁波、富平等一批市县级数字孪生水网已建成投用。
深化改革
破解制约发展深层次难题
前不久,来自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公司、大禹节水集团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代表齐聚合肥,共谋安徽现代水网发展前景。
“热忱邀请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安徽水利、共建现代水网,创新投融资模式,把更多水利项目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王荣喜说。
会上,安徽各地水利部门重点推介了总投资约1300亿元的项目。最终,包括“两重”项目汤村水库工程在内,当场签订了3个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强化“软建设”的重要举措。
水利部主动对接金融机构,研究扩大水利金融信贷规模措施,用好用足金融优惠政策。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水利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引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银行贷款414.1亿元、同比增长38.5%;社会资本372.8亿元、同比增长33.2%。
民营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规模增长尤为明显。今年以来,水利部指导各地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模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今年一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民营资本31.3亿元,是2024年全年引入民营资本额的49.4%,实现大幅度增长。
水价形成机制、用水权交易、农业水价等改革同步深入推进,护航“两重”项目建设。以深化水价改革为例,中办、国办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建水利工程提前明确量价条件”,水利部指导四川引大济岷、陕西焦岩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在前期工作阶段推动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签订供水量价协议,推动工程顺利建设、良性运行。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对“推进水利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等“软建设”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推动“两重”水利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3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