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彩云之南续文脉 兴水润滇促发展
“这是云南首次以水文化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云南水文化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的展览,为市民群众献上了一场汇聚水文化与文学艺术的视听盛宴。”云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第一届云南省“绿水青山·彩云南”水文化作品展开幕。247件佳作从216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将云南的江河之韵、湖泊之灵、治水之功凝练成永恒的艺术瞬间。
本届亮点纷呈的水文化作品展,是云南省水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水利系统深度研究挖掘,强推“文化兴水”,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文化力量。
秀美洱海 陈俊廷 供图
顶层设计 搭建工作平台
“2023年、2024年,李国英部长在调研云南水利工作时,连续两年对云南水利遗产保护和水文化传承作出指示。我们高度重视水文化建设,构建了厅办公室负责指导、省水科院具体组织实施的水文化建设构架。”云南省水利厅负责人介绍,“水利厅党组会议、专题会议多次研究安排水文化建设工作。积极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系统提出2023—2025年云南水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随着2024年6月云南省水文化研究会成立,开展水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水文化遗产挖掘、宣传和传承等,有了高层次、高水平的工作平台,这不仅团结引领了广大水文化工作者挖掘水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水历史文脉、促进水文化普及,更推动了水文化发展繁荣。
“我们于2023、2024年连续两年举办全省水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围绕新时代水文化建设要求、水文明与水文化特征、水利遗产认定和管理、水文化遗产调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等方面,全面提升各级水利部门水文化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负责人说,云南省水利厅还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赴江西、浙江、江苏、成都等地调研,学习水文化建设和水利遗产保护管理经验,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的水文化建设队伍。
挖掘资源 强化保护传承
前不久,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公布,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成功入选。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云南省水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作的强力推进。
云南省水利厅组建省、州、县三级联动工作专班,全力开展哈尼梯田灌排体系研究、文化内涵挖掘,提炼揭示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山地、水系、森林、梯田、村寨“五素同构”的科学灌排体系。
“我们完成了《元阳哈尼梯田科学灌排体系研究报告》,从哈尼梯田资源条件、水能蕴藏、水资源调控等方面,解析哈尼梯田灌排体系科学内涵和文化价值。”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云南省以推进哈尼梯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依托,将水文化、灌排遗产、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民族风俗等融为一体,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车能运,渠相通、路相连”的“新时代元阳梯田”。
与此同时,开展石龙坝水电站水利科技内涵和现实启示研究,深入挖掘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水利科技;完成《云南水利遗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联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的通知》,全面启动水文化遗产调查;完成云南首个水文文物修复项目——蔡家村水文站老站房修复建设……云南省水利厅理论研究愈发深入,水文化遗产家底逐步摸清。
讲好故事 突出弘扬利用
“《万人创造的奇迹——毛家村水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北庙水库》两集纪录片让我了解了云南水利的峥嵘岁月,感受到了云南水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位热心网友的留言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云南省水利厅在“云南水利”微信公众号、“水润彩云南”抖音号设置“水文化”专栏,持续推送水文化相关文章、微视频和动态信息。《万人创造的奇迹——毛家村水库》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北庙水库》便是系列纪录片《云岭治水记》的前两集。
“我们出版发行了水文化著作《云水撷英》,还创作推出《传承水文化,弘扬水精神》《饮松华一碗水,忆赛典赤·赡思丁》《从滇池走向世界的郑和》等一大批水文化视频作品。”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负责人说,《传承水文化,弘扬水精神》荣获了“我家云南美”短视频征集展播及网络互动活动最佳人气作品第一名。
除此之外,云南省水利厅将水文化建设纳入省级美丽河湖评定、水利风景区评价指标,让“云南水故事”更具魅力。
云南省水利厅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十四五”水文化建设重点任务落地,科学编制“十五五”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动云南水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郑浩伟 陈俊廷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