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四川玉溪河:红色血脉润山河 千秋功业泽民生

发表时间:2025-03-13

玉溪河大坝旧照 高艺晋 供图

玉溪河引水枢纽 高艺晋 供图

  □高艺晋

  玉溪河工程被誉为“四川红旗渠”。20世纪70年代,四川邛崃人民奋战八年,靠着肩挑手扛、钢钎锄头,用血肉之躯生生凿出了玉溪河工程。今天,再提玉溪河工程,除了回忆建设过程中激情燃烧的岁月,也传承玉溪河工程的邛崃精神,让治水史诗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溯初心:红色热土上的治水壮歌

  四川邛崃,古称“临邛”,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褶皱地貌,让这片土地千年饱受旱涝之殇。20世纪60年代,“十年九旱、滴水贵如油”的困境,如枷锁般禁锢民生,百姓在龟裂的土地上仰望苍天,渴盼甘霖。只有解决水的问题,才能彻底改变这些丘陵高台地方的落后面貌。玉溪河水利工程于1969年11月开工建设。1973年,毛泽东主席亲笔圈定玉溪河引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启了川西大地“引玉溪之水、解万民之渴”的宏伟篇章。

  这项工程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首个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治水为民、泽被苍生”的责任担当。十万建设者以“敢向悬崖要清泉”的豪情,在红军长征的热土上,用钢钎与背篓书写了一部战天斗地的红色史诗。镇西山隧洞选址处,曾是红军血染的战场,后又成为水利人“凿穿屏障、引水济旱”的阵地,红色基因与治水精神在此激荡交融,铸就了“四川红旗渠”的传奇。

  战山河:血肉之躯凿出“人间天河”

  “再苦也比不过当年红军苦!”这是玉溪河水利工程建设者的铮铮誓言。玉溪河水利工程的核心挑战在于镇西山隧洞——全长5公里,需穿越36处滑坡带与断裂层,岩层松软如“豆腐渣”,瓦斯弥漫、塌方频发。十万建设者以军事化编制集结,公社为营、大队为连,用血肉之躯与自然鏖战……风钻工赤膊挺进“水帘洞”,碎石割裂肌肤仍寸步不退;民工肩扛万斤石笼截流,脚踩激流如履薄冰。

  面对设备匮乏的困境,建设者们以智慧与韧性破解困局。隧洞深处常年涌水如瀑,工人们将理发镜高悬洞顶,借反光聚星火以照明;竹篾筒糊纸做成排烟管道,硬生生在瓦斯弥漫中开辟出生命通道。没有现代机械,他们以条石砌“梅花洞”拱架,用土墙搭建施工平台;缺电力设备,月光与篾片成了隧洞深处的“长明灯”。这些看似原始的“土法”,凝聚着建设者的巧思与果敢。

  在建设过程中,近百条鲜活生命长眠青山,近600人伤残身躯见证赤诚。青年民工张大山为抢修塌方段,连续奋战三天三夜,临终前仍紧握钢钎;女技术员王秀兰冒死穿越瓦斯区测绘轴线,留下“水不通,人不退”的血书誓言。他们的牺牲与坚守,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治水精神镌刻下永恒注脚。

  利千秋:福润桑梓的时代答卷

  1978年,玉溪河干渠全线通水,一渠碧波如银龙穿山越壑,蜿蜒89.5公里,润泽邛崃、蒲江、芦山、名山四县60个乡镇的125.64万亩土地,惠及130万百姓。工程年均引水量超7.2亿立方米,彻底终结灌区“十年九旱”的困局。曾经的“望天田”化作沃野平畴,稻浪翻涌、麦穗低垂,粮食产量倍增。

  步入新时代,这座被誉为“四川红旗渠”的水利丰碑焕发新生机。经“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45座水库如明珠缀玉带,260座提灌站似星斗映山河,形成引、蓄、提三位一体的灌溉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水动力”。

  覆盖全灌区的智能监测系统精准掌控每一秒变化,调度中心大屏上跃动的数据实时映射着每一支渠的“生命体征”。老渠新脉,既延续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闪耀着科技赋能的智慧光芒。

  随着《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用水权属管理办法》出台,确权、交易、回购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9830万立方米确权水量化作发展活水。雅安经开区万亩生态湿地碧波潋滟,芦山澜丰农业的冷水鱼跃出致富浪花,水权赋能产业兴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一幅“鱼米之乡”的富饶画卷在红色热土上徐徐铺展。

  传薪火:红色基因的水利传承

  玉溪河不仅流淌着清泉,更奔涌着红色基因的时代回响,它不仅是润物无声的民生工程,更是精神灯塔。镌刻在花岗岩上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始终是这片土地上最鲜亮的底色。如今的玉溪河,碧水长歌未止,它以一渠清流贯通古今,用红色基因连接未来。

  当清流穿越时光隧道继续奔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润泽田畴的碧波,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2024年,四川将玉溪河水利工程红色资源开发列为重点课题,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水文化建设三年规划铺展蓝图,“一河一湖一站一景”的文化地标次第绽放,百丈水库水文化长廊蜿蜒如诗。以文化体验基地为载体,年轻学子触摸隧洞岩壁的沧桑,在亲历者的口述中重溯精神源头;主干渠红色研学路线串珠成链,让治水史诗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玉溪河水利工程正以生生不息的红色脉动,续写着山河壮美、民康物阜的盛世华章。清流奔涌处,不仅浇灌出稻菽千重浪,更激荡着一个民族永不停歇的精神回响。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3月13日

作者:高艺晋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