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守安澜 文脉悠长话自信
发表时间:2024-11-28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陈松平
兴水利、除水害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繁荣稳定和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5000多年的历史中,通过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人民得以安居、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治水文明。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地理位置、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决定了流域内水土资源的分布不均。为调节和改善水资源水环境,实现兴利除害的目标,中国人民在长期治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长江治水文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根治长江洪水的梦想,也成为长江文明在现代治水领域的延伸。
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在长江流域的治水历史中,人民始终是治水的主体和受益者。
长江,这条浩荡的大河,孕育生命和文明,也是雨洪汇聚之地,每年汛期汹涌澎湃的洪水曾给两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兴建三峡工程的初衷,就是解除长江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的直接体现。
三峡工程的建成和运行,为长江流域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的发挥,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防洪方面,三峡工程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发电方面,三峡工程有效缓解了国家能源紧张局面,为大半个中国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航运方面,三峡工程有效提升了川江航道通航能力,同时提升了中下游通航条件,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航运支持,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峡工程文化中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不仅体现在工程的兴建初衷上,更体现在工程的实际效益上。这一价值追求是三峡工程文化的重要内涵。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从1918年孙中山先生提出构想到2020年竣工验收,三峡工程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人民对于梦想的执着与奋斗。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三峡梦”,战胜了无数困难,始终秉持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充满艰辛与挑战。在论证、决策及实施阶段,各种难题层出不穷。然而,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毅力,锚定三峡工程建设目标,从未放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建设者以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三峡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和长周期建设等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技术力量,组织众多工程师和工人投入工程建设中,开展无数次论证与试验,精心设计并修改枢纽布置图。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付出,展现出非凡的自强精神和奋斗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在困难中前行,不断追求卓越、创造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崇尚科学的治水理念
崇尚科学的治水理念,贯穿于长江流域数千年的治水历史,也深度融入三峡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过程。
在规划设计阶段,三峡工程汇集了众多水利工程科学家的智慧结晶,他们通过实地勘察和调研,对长江流域的水文、地质、气象和生态环境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这些科学依据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最优方案。
在决策论证阶段,全国412位专家分为地震地质、枢纽建筑物等14个专题组,开展了近3年的全方位科学论证,得出了“三峡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的结论,为党中央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建设实施阶段,三峡工程充分展示了崇尚科学的治水理念。广大工程技术专家通过坝工技术、机电设计、通航建筑物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为中国水利水电行业打造出辉煌的民族品牌,也推动我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机电设备制造安装、生态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我国治水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顾全大局的家国情怀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然而三峡工程建设,让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居民不得不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在这种情况下,百万移民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毅然选择离开故土,展现出伟大的家国情怀。
尽管面临小家与大家的冲突、被动搬迁与主动移民的较量,百万移民始终秉持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方式,诠释了顾全大局的深刻内涵。尽管他们心中满载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但“毁家纾难”、舍家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坚定地支持三峡工程建设。
三峡百万移民顾全大局、舍己奉公的家国情怀,是三峡工程文化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人民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体现了人民对于公共利益的尊重和保护。这种家国情怀一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传承与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水和谐的文化传承
三峡工程不仅在技术层面展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更在文化层面传承了人水和谐的理念。这一理念长久以来在长江流域的治水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与运行,充分体现了人类对长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通过精心设计,三峡水库实现了“蓄洪补枯”的功能,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同时也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为长江珍稀鱼类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峡工程生产的电能,是在充分利用长江水能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些清洁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同时,其节能减排效益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人类对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次重要实践。这种人水和谐共生的理念,既是对中国传统治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全球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面对历史和未来,三峡工程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三峡工程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与繁荣发展,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文化动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1月28日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