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一块沉甸甸的奖章

发表时间:2024-11-28
  □邓正伟
  位于三峡库区万州的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收藏着一件与三峡工程建设息息相关的特殊物件,它就是1993年12月17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颁发给长江三峡工程移民试点先进个人的奖章。
  在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过程中,开发性移民试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环。1985年至1992年,在库区连续进行的八年移民试点工作,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了开发性移民方针。
  开发性移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过去40年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移民安置思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审议三峡工程150米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报告时,提出三峡工程的移民安置要改变过去单纯补偿的办法,要利用三峡库区的资源优势,为移民开发新的门路,探索开发性移民的新路子。
  1985年,三峡库区开始进行移民试点。198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移民试点工作。199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移民试点工作的领导,扩大试点范围,加快移民进程。从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50米方案到后来的175米方案,移民试点范围涉及三峡库区淹没的20个县(市、区)。直到1992年,三峡库区的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已连续不断进行了8年,三峡库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农村移民安置、城镇搬迁、工厂迁建、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移民试点经验证明,农村移民以大农业为基础,以土地为根本,实行就地后靠、就近安置的路子是完全可行的。
  开发性移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史上的创举。在8年移民试点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同志和基层干部,他们认真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让试点工作变得丰富而具体;他们把移民工作当作自己的第一职责,深入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等一线,协调各方力量支持三峡移民试点工作;他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不等不靠,带领移民自力更生,把开发性移民方针落实到最基层,转化成库区人民群众改造山河、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一致认可,被作为先进典型为后人铭记。他们是三峡移民精神的初创者,他们的故事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三峡移民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养分,是滋养民族心灵、充实民族精神、培育公民道德的重要载体。
  移民试点结束后,三峡库区随即进入大规模移民实施阶段。1993年8月,国务院公布施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这是我国首部为特定工程项目移民而颁布的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三峡工程建设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了保障。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如今,30年过去了,三峡百万移民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三峡工程也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三峡库区正在建设绿水青山、繁荣富强、文明进步的新库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1月28日

作者:邓正伟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