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长江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本报通讯员 秦建彬 供图
□本报通讯员 李洋
“白鹤绕梁千年,水文享誉世界。”一座有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之称的千年石梁白鹤梁,静眠于长江上游涪陵段,它以文字或水标图像的形式,记载了自唐广德元年至今1200余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是集历史、科学、艺术于一身的国之瑰宝。为保护好这座千年文明遗产,世界首座水下遗址博物馆应运而生。
工程建设中水文化的发掘与保护
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千余处保护文物之首。深水下原址保护遗产是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几乎无可借鉴实例。工程建设需满足三峡水库156米水位提前一年蓄水要求,主体工程只能在枯水期施工。工期紧张,水下文物抢救性保护任务艰巨。
以长江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为主体的设计团队,研发了大型水下结构水压平衡壳体计算理论,采用“无压容器”方案,最终完成原址保护。该原理是通过在水下题刻原址之上兴建一座密封容器,运用净水平压系统将长江清水引入或排除,从而保持容器内外水压平衡。壳体内设置参观廊道,专业人员可出舱进入壳体内开展研究和维护工作。
白鹤梁题刻是古代水文观测的重要记录,博物馆的建设以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核心,项目建设充分融合了水文元素,凸显了水文化特色。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将题刻原址原貌地呈现在水下,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古代水文观测的智慧和魅力。
工程运行中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建成开放以来,依托文物本体,以博物馆为载体,深入拓展展陈内容和形式,包含文物本体参观、水文科普展览、系列配套活动等。
观众参观游览需乘坐长91米的电动扶梯缓缓进入水下,通过水下参观廊道和潜水舱潜入水中,近距离欣赏文物题刻。馆内还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世界大河文明的水文观测方法、长江水文变化的历史记录以及水文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了公众对水文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博物馆同时开展了水文科普系列活动,包括邀请专家开展知识讲座,发放水文科普宣传册页,体验以水文为元素制作的印章,青少年体验拓片制作技艺等。这些活动旨在通过互动和体验的方式,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水利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通过展览、活动、服务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有效地传承、弘扬了水利文化。博物馆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菲迪克工程项目奖优胜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对全面推进长江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生动诠释,更是推动传统水利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实践。
作者:李洋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