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梯子坝的独白:筑身守望,安澜岁月

发表时间:2024-09-03

梯子坝险工鸟瞰图

  □通讯员 刘跃群 韩斐 杨宁

  大家好!我是梯子坝,坐落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码头镇黄河岸边诞生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至今已走过了140年的风雨历程南接大堤、北插河心,高度宽度大堤相似,形似架于黄河之上的梯子也是我“梯子坝名字的由来。现在的我坝基总长1640米,裹护长度372米,人们都说我是“黄河险工第一坝”!

  然而,最初的我并今日要说我的故事,那可就说来话长了就从我的诞生说起吧。

  由来:河兴“小济南” 气韵传古今

  说起我的由来,起历史上一个名为齐东的古城。

  历史上的黄河邹平段河道原为大清河河道岸边的齐东县城曾是元、明、清重要的水陆码头,这里财兴物繁,南客北商,市情繁华,有“小济南”之称。这里曾经养育了元代状元王文烨、明代能臣张梦鲸、女诗人郝秋岩等历史名人。

  听老人们说起,繁盛时的齐东县城,公署修缮完备,坛、庙众多,牌坊、节表多达20余处。城内街道错落有致,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商贩游人穿梭于此,笑闹声、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诗人李炳炎曾经描述过繁的齐东城:“元朝巨镇,济郡名城。域近百里之邦,地据三朝之胜。”可见当年的盛景。

  诞生:繁华终落幕 “再见”齐东城

  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总会一帆风顺。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泛滥,河南省兰考县决口,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大清河不复存在。由于黄河水量巨大且流速极快,对河两岸冲刷厉害,逐渐威胁齐东县城安全。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为保护齐东县城不被水毁,清政府在县城以西10公里处修筑了一条南北大坝——由此诞生

  初建时身形瘦弱高挑,虽两段坝构成,但2000米长,直插黄河河心,在我的阻拦下黄河主流明显北移。看着我身后的齐东百姓不再受洪水困扰我当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保护好齐东县城安全

  然而,那时的我并不坚固。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那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年。那一黄河流势突变,洪水猛兽咆哮而来,我奋力伸展双臂拼命阻拦,然而,无情地撕咬着我的身,好痛,好痛………我感觉我的身体越来越轻,我快要撑不住了。突然,它用力一击,我的身体被冲毁了三百余米,我眼睁睁地看着它直冲齐东县城而去,房屋被冲毁,城墙被冲倒,惊慌失措的人们无处躲藏,嘶吼声、哭喊声不绝于耳

  偌大的县城很快便被洪水淹没,仅存东南一隅,我闭起双眼不敢去看,我知道我食言了。两年以后,齐东知县康鸿达带着幸存的齐东百姓迁城于今邹平市九户镇,至此,繁荣长达642年的齐东县旧城长眠于黄河底

齐东旧城遗址

  新生:砥柱定超凡 河畔谱新篇

  之后的几十年,我经历了炮火纷飞,也见证了朝代更迭,我以为我会就此老去,慢慢消失在历史洪流中,但是人民治黄又赋予了我新的生命。1946年治黄以来,特别是1947年黄河归故后,我看着勤劳勇敢的治黄人为我疗愈伤疤。为消除我所面临的主流顶冲威胁,为我续建两段秸埽防护;1948年又续建一段砖坝和三段秸埽;1952年至1956年为我换上了新的全部坝段改为石坝。1958年发生特大洪水后,人们在坝头东侧进行了加修我感受到自己越来越强壮,可以保护身后的我相信,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经历过多次洪水的冲击,但是经过历年的改建加固,我早已不是瘦弱多病的模样,我的身躯更加健壮,我的臂膀更加有力,抗洪抢险人员沿黄百姓携手并肩,我们一起相继战胜了1958年、1975年、1976年特大洪水、1996年大洪水和2021年黄河中下游秋汛洪水,共同守护着梁邹大地岁岁安澜,我知道,这次我们做到了!

  近年来,随着黄河国家战略的确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施行,越来越多的目光汇聚到我身旁的大河上,大家在我身上修广场,建展厅,做绿化,把我打扮的越来越漂亮。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游客来到黄河岸边,看大河奔涌,听黄河故事,而我,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落日余晖下,坝头上载歌载舞的百姓,展厅里驻足细看的学生,广场上拍照打卡的游客,你看呀,昔日大河洪水肆虐的大河也终是变成了一条幸福安澜的河。

梯子坝“黄金大道”

  一路走来,140年岁月更迭见证了母亲河由危转安的时代变迁,见证了沿黄百姓“先忧后乐”的生存轨迹;我历经人民治黄78载春秋,见证了沿黄党政军民艰苦卓绝的治河历程,见证了邹平治黄人从除水患到兴水利的成功实践!未来的我如何伴随时代的步伐前行,见证怎样的治黄新篇章?我满怀期待,静候时光的答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4年9月3日

作者:刘跃群 韩斐 杨宁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