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河防一览图》:汇聚治河成就透视廉吏风采

发表时间:2024-05-16

《河防一览图》,绢本设色。图中方位上南下北,所绘黄河,起自源头星宿海,直至云梯关入海。运河北起北京,中与淮河、黄河交汇,从瓜洲过长江,经京口、苏州、嘉兴,达浙江省会杭州。沿岸两侧主要山川城镇均有注记,同时注记有发生水患的地点、年月日,以及堤、坝、闸、堰包括缕堤、遥堤、滚水坝等治理工程。潘季驯《河防一览》书中木刻图与此件手绘图内容相同,此图或为书中木刻图的底本。 国家博物馆藏 

  □王乃岳

  《河防一览图》,是明代治河名臣潘季驯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组织同僚绘制的。全卷纵43厘米、横2010厘米。这幅图卷汇聚了潘季驯一生治理黄河、运河的经验,也为后人认识潘季驯打开了窗口。

  在古代,治河官员职责重大,赈灾事务牵涉面广,官员舞弊行为时有发生。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到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4次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历时27年,是明代治河诸臣在官时间最长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清廉的品质,他不会在治河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更不会成为受人敬仰的治水先驱和廉洁奉公的典范。

  维兹河工 心力两尽

  明朝为强化吏治,规定由全国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都御史充任河道事务大臣。潘季驯就是在监察御史、大理寺大理少卿等职位上锤炼多年后接手掌管河道事务的,治河前的为官经历为他的治河实践积累了宝贵财富。

  潘季驯认为,河官与其他官员不同,管河之官必以河为责,要有忘我的精神,要以治河为己任,时时刻刻做足功夫。他时常不辞辛劳,亲临一线,与役夫同吃同住,沐风雨,裹霜露。他大部分时间是在苏北黄河河道中度过的,临终之前仍然挂念着治河事宜。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潘季驯以系统性的超前思维,提出“束水攻沙”的方略和遥堤、缕堤、格堤布局等治水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后代治河,为我国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治水有方之外,潘季驯非常注重治河官员的“任贤”和“廉干”。对治河官员的选任,他见解独到而深刻,有着一整套科学的举荐、甄别、保留、铨补、举劾和考核办法,他本人涉及升迁、表彰、免职、参劾、抚恤、进赠方面的奏疏将近70篇,约占他全部奏疏的四分之一。潘季驯认为:窃照天下之事,劳心以治人者,其力或可少憩;劳力以治于人者,其心或可暂闲;维兹河工,必须心力两尽,方克有济。故虽以大禹之智,亦不免手足胼胝也。他始终强调要选择廉能年壮者从事治河工作。

  体恤官吏 赏罚分明

  “夫知人贤而不以告之君夫,非君道也;生则借其力而死不扬其美,非友道也。臣窃附大臣之末,而何忍以非臣非友之道之处也。”这是潘季驯的为官之道,也是他始终信奉的处世原则。

  潘季驯十分注重治河官员的正向激励,重视河官的推荐升迁和对已故河道官员的追赠抚恤。在第三次治河期满调任南京兵部尚书之际,潘季驯一次举荐了58名治水官员,并详细清楚地陈述了举荐官员的业绩和升迁理由。此外,他还曾为多名殉职的下属上报抚恤奏疏,例如,南河郎中罗用敬倾心河务,最终积劳成疾,病死工所,身死之后,囊无余资,潘季驯为其上书请旨赠恤。正是由于潘季驯能够体恤官吏,在其负责治河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恪尽职守、敬业献身的河官,推动了治河事业发展,在中国水利史上书写不朽华章。

  正向激励之余,潘季驯也能够严肃吏治,对贪污腐化、玩忽职守、慵懒低效的官员铁面问责,参奏治罪、严惩不贷。就任广东巡按御史后,他曾广听民意,将鱼肉乡里的广东潮阳县知县蔡明复逮捕法办,对当地不法官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他也曾向朝廷上奏《慎选民牧疏》,强调官员廉洁奉公对于地方安宁的重要性,惩贪吏,除积恶,解烦役,定均平,深得百姓赞誉和传颂。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5月16日

作者:王乃岳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