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坎儿井:流淌千年的“生命之泉”

发表时间:2024-04-18

  □赵鹏博

  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近日公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坎儿井成功入选。2006年,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坎儿井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干旱作斗争中,依据自然环境特点、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杰出产物,更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造。

  我国的“地下运河”

  坎儿井是指在第四纪地层中引取地下潜流的一种特殊灌溉工程,按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山区河流补给型、山前潜流补给型和平原潜流补给型。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组成。竖井与暗渠相通,在开挖暗渠时,起通风出土、定位及供施工与维修人员上下使用;暗渠有集水和输水作用;涝坝,用以调节灌溉水量,缩短灌溉时间,减少输水损失。

  虽然关于坎儿井起源的论断尚未统一,但是坎儿井的悠久历史却毋庸置疑。碳同位素测年成果及相关历史文献表明,15世纪吐鲁番就已经出现坎儿井;19世纪初,吐鲁番坎儿井缓慢发展;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是吐鲁番坎儿井快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坎儿井的开挖基本停止。

  吐鲁番共有坎儿井1200多条,其中有水坎儿井169条,年径流量1.14亿立方米,控灌面积6.49万亩。其中,地下廊道总长度5000多公里,有着“地下运河”的美誉。

  坎儿井的多重价值

  坎儿井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价值,充分结合了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埋深变化、集水暗渠开挖结构稳定、暗渠无动力输送、涝坝调蓄等特性,是古人结合当地水文地质、生产技术条件,设计并实施的综合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见证。坎儿井开挖建成后,主要承担当地农业灌溉、生态用水和生活供水功能,同时还具有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功能。

  吐鲁番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农业灌溉全部依靠人工。坎儿井的存在,使得生活在极度干旱缺水地区的人们,具备了维持生命存续的基础资源,也推动着绿洲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坎儿井是当地村落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也是村落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坎儿井水源周边往往绿树成荫,是当地村民休闲纳凉、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依托坎儿井建设的4个国家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2000多万中外游客,人们在这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勇敢和奋斗精神。

  坎儿井是在当地缺水环境下诞生的,是独特的绿洲生态景观。坎儿井涝坝、配套供水渠道系统周边及供水范围内,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空间,是村落中环境最为优美、气候最适宜的区域。坎儿井在水土资源涵养、景观塑造、生态环境改善、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在戈壁滩上,众多坎儿井宛如盘踞的巨龙,根据地势高低一字排开,形成了独特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其规模之宏大、覆盖之广袤、数量之众多、气势之雄壮,实属罕见。坎儿井在地表留下了大量集中、规律分布的竖井井口,形成蔚为壮观的大地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工程的保护利用

  清代诗人萧雄在《西疆杂述诗》中,用“疏泉穴地”形象描述了坎儿井的鲜明特征。坎儿井见证了绿洲的繁荣和发展,对绿洲文明的孕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与坎儿井相伴,凝结了深厚的感情,把坎儿井誉为“生命之泉”。

  新疆近年来持续加强坎儿井保护利用工作,吐鲁番市委、市政府印发《吐鲁番坎儿井保护利用与恢复工作实施方案》《新疆吐鲁番坎儿井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做好统筹规划、强化本体保护、深挖文化价值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坎儿井这一活态文化遗产,让“地下运河”坎儿井发挥更大价值、惠及各族群众。

  坎儿井是吐鲁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是候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蕴含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18日

作者:赵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