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陕西东雷抽黄灌区数字化赋能水文化建设

触摸历史脉搏 倾听历史回响

发表时间:2024-04-11

  □本报记者 刘艳芹 通讯员 姜钊

  走进陕西省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展览馆,《旱塬丰碑》宣传片“巡回”演绎着厚重的工程建设历史,透明交互式触控一体机让先辈们艰苦创业的事迹变得“触手可及”,VR全景技术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现代化水利工程的雄伟……

  “激光投影技术还原了我们当年建设群英洞的场景,站在这里,仿佛又回到了工地,我的战友们就在我眼前打排钎……”原东雷抽黄灌溉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吉鹏飞激动地说,“头顶装着人体感应播放器,走到指定位置,《黄河魂》歌曲就自动播放,立马让人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展馆原来还可以这样参观!”

  “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我们以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先行先试为契机,以数字化赋能水文化建设,全力讲好新时代水文化故事。”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焕新说。

  数字赋能 增强群众体验感

  东雷抽黄灌区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利用声光电、数字化档案、高分辨率渲染、AR、VR和多媒体交互等技术,将灌区工程建设历史、故事、人物等资源进行整合归档、数字化加工,打造出集视听融合、交互沉浸于一体的东雷抽黄工程展览馆,生动还原了草土围堰建设渠首站、十三万民工总干渠建设大会战、万杆排钎开凿群英洞等工程建设奋斗场景,让原本“看不到”的水文化资源“活”起来,使公众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地体验展览,身临其境般感受工程建设的厚重历史文化和现代水利工程的雄伟。据统计,东雷抽黄工程展览馆建成一年多来,接待参观者近6000人次。

  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够在展览馆通过数字化技术,深度体验“天当被、地当床、田梳头、雨洗脸,水不上塬不回家”的水利工程建设艰辛历程,深切感受“砸锅卖铁干抽黄”的英雄壮举和感人故事,深刻感悟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够从中国共产党带领灌区群众兴水富民的丰功伟绩中汲取前进力量。

  科技带动 扩大文化影响力

  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体系的支撑。东雷抽黄灌区加快优化现代化管理平台体系、天空地一体化立体感知体系、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升级5G、千兆光纤、互联网等高质量光纤通信网络,强化信息感知、资源共享、决策支持等体系构建,做优做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据信息管理科科长刘卫东介绍,东雷抽黄灌区全面整合现有信息化建设资源,着力打造集数据底板、模型库、知识库以及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数字孪生平台,为水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共享和浏览提供支撑。

  在水文化宣传推介方面,东雷抽黄灌区对网站、微信公众号、应用软件等宣传载体进行整合,并利用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网络社交平台等方式,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讲好水文化故事。同时,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重要传统节日,推进水文化“五进”,大力开展中小学生黄河文化研学,提升东雷抽黄灌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为进一步满足公众共享文化数字化成果的需求,我们在数字孪生平台上建设了云展览馆,公众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参观。”李焕新介绍,“我们也将积极推进典型水利工程及黄河魂水利风景区等的数字化展示工程,开发更多线上水文化参观服务项目,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11日

作者:刘艳芹 姜钊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