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漳南大渠:华北抗战第一渠

发表时间:2024-03-28

将军岭 李美菊 供图

  □张献伟 李路梅

  河北涉县,依山傍水的自然禀赋,使这里成为华北抗战的前哨和战略要地。悬挂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的漳南大渠,是一条著名的抗战渠、红色渠,1942年规划,1943年动工,1944年通水,至今仍在发挥效益。

  这项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修建的华北最大水利工程,更倾注了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历经战火硝烟的漳南大渠,不仅成为党和政府与根据地人民血肉情深的历史见证,更成为铸就太行精神的不朽丰碑。

  以工代赈 支持建渠

  1940年5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司令部进驻涉县后,为战胜连年的旱灾虫灾,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领导根据地人民在清漳河两岸开展大规模的开渠引水建设,使得当地干部群众深受鼓舞。

  1942年春耕期间,时任涉县第一区长李庆和河南店村百姓谈起旱地变水地的问题,村主任张鹤岭提到,能从王堡村上开一条大渠,把河南店的旱地改为水地。

  《刘伯承传》记载,修渠方案是他们会同有关人员利用工作之余熬夜制定出来的。随后,他们又会同地方政府,召开各种会议,研究确定了施工方案和经费问题。秋后,边区政府决定用“以工代赈”方式支持建渠。一二九师和边区政府决定以师政治部、边区政府农林局为主,抗日县政府、各救区署和各地派出专人,共同组织领导修渠。

  1943年2月24日,漳南大渠开工。刘伯承、邓小平一大早来到工地,邓小平宣布,为保证大家有充足的体力干活,每人每天由部队发3斤小米。彼时,太行山区连续几年天灾频发,尤其旱灾更重,修渠工人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这3斤小米的意义不言而喻。

  攻坚克难 热情高涨

  漳南大渠,经王堡、赤岸、河南店等8个村,至庄上村岗上地为止,全长13.5公里,沿线设有14个放水口。

  《新华日报》曾报道,因为受本区山岳地理环境的限制,就有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渠道是从绝壁崖、峭壁、山坡、架桥、鏧洞中开凿通过的。工程量巨大,现代设施缺乏……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一二九师和边区政府领导想尽办法解决工人吃饭和开渠物资问题。

  据记载,刘伯承、邓小平派人从“石匠之乡”的河南林县请来几十名打石好手,从敌占区购来测量仪器,师政治部两名干部用它专司测量,大渠设计工作由曲万里负责。

  开渠一个多月,即初步完成60%的工程量。1943年4月5日后,连续两次召开工人大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度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1943年5月,日军发起五月大“扫荡”,边区政府秘书陈阳之领导工人与敌人展开斗争,直至光荣牺牲。敌人一撤退,大家顾不上悲伤,立即回到渠上继续建设。1943年6月底,渠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943年秋后,刘伯承、邓小平领导根据地军民将重心转至兴修水利工程中。1944年春,由水利工作队负责领导,对重大工程先行梳理出困难最大的地方进行突破;对一时技术达不到的工程,先行进行实验;针对部分工程漏水问题,认真排查,集中修补,排除工程隐患,提高工程质量。

  刘伯承、邓小平利用战斗间隙,经常来到工地,和工人们一起抬石头、垒石堰。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和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机关的同志,还有太行军区指战员,纷纷来到渠线上参加劳动。

  小岭辿傍河的陡壁,工程最为艰险。只能从山顶上用绳子把人吊到陡壁的半腰,炸开一条可以立足的石路。李中英挺身而出,凌空作业,这位群众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工人中燃起高涨的劳动热情。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工人王正德多烧9000斤石灰,当选为模范工人,受到300元的特殊奖励。

  竣工通水 发挥效益

  漳南大渠自1943年2月24日动工至1944年4月5日通水,共投资166万元,其中边区政府贷款160万元。在14个月的建设时间里,历经农忙期、“扫荡”期、洪水期、雨雪期、冰冻期,漳南大渠终于穿越太行山脉,迎来通水。

  “人工天河”通水之时,沿线群众分外欣喜。水流到赤岸村,一二九师司令部的同志们、男女老幼乡亲们,高兴地去看水。时任赤岸村村主任张文义高兴地说,这条渠咱村沾光实在不小,约赚小米一万来斤,救济了灾荒,又给老百姓谋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涉县对漳南大渠进行了多次续建改造。如今,干渠全长达到42.8公里,两条支渠总长19公里,斗渠240条总长114公里,各类渠系建筑物384座。随着续建配套工程的逐步完善,灌溉面积2.3万亩、3.6万人受益的中型灌区漳南灌区在华北地区持续发挥效益。

  涉县人民饮水不忘开渠人,满怀感激地称之为“救命渠”“将军渠”。为纪念军民鱼水的情谊,1985年,涉县人民自愿捐资修建了12.9米高的“漳南大渠纪念碑”。1989年,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又在将军岭入口处,跨漳南大渠修建了“迎宾桥”,并在桥上建立“思源亭”,它们成为涉县的红色印记与全新地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3月28日

作者:张献伟 李路梅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