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山东大沽河博物馆数字赋能水文化建设

让水文化传承富有活力

发表时间:2024-03-07
大沽河博物馆 王琛 供图
  □本报通讯员 王琛
  “黄叶舞翩翩,沽水河边,草长莺飞柳婆娑”。在山东省大沽河畔,依托典型的湿地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治水文化底蕴打造而成的大沽河博物馆水情教育基地,是青岛市首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大沽河博物馆水情教育基地运行以来,始终把“水文化传承”作为放在首位,积极创新“科技+文化”的方式,打造出让水文化传承更富新意的宣教平台。
  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水文化,从三里河文化遗址到海上丝绸之路,从“少海连樯”的市舶司到东方大港青岛港的崛起,水文化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位于青岛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内的大沽河博物馆,是一座系统展示大沽河流域自然生态、水情科普、水利治理、民俗风情的综合水情教育展馆,是大沽河流域乃至整个胶东地区历史文化、青岛河海文化及海上丝路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大沽河博物馆多年来的发展,既是治水管水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凝练,也是全面推动水利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新时代对水文化的传承也有了新要求。大沽河博物馆加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利用“科技+文化”相融合的方式突出水、文、史综合性教育功能。通过大沽河博物馆内多个综合性展厅、个性化展馆,以及周边丰富水域和闸、堤、桥、岛等多元水利设施,融合实物、文图、光影、VR、AR等传统与数字化技术,向市民开展常态化、全方位的水、文、史综合教育。
  与此同时,胶州市水利局在大沽河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建立胶州节水教育基地,于2021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青岛市第一所县级节水教育基地。
  节水教育基地在设计理念上同样充分考虑了“水文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采用3D、AI、滑轨电视、触控屏等数字化互动展示技术,数字赋能水文化和节水文化宣传教育。节水教育基地将节水科普主题贯穿始终,融入了胶州水情、胶州水文化、节水工作成果等内容。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和“关爱山川河流”等活动中,节水教育基地通过数字化建设,注重静态展览与动态活动结合,推广沉浸式、体验式、现场式教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水文化传承弘扬更富活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3月7日

作者:王琛
责任编辑:陈帅 校对:罗景月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