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一段红军堤 一座红军闸

发表时间:2024-02-01
  □李广彦 文/图
  田关闸位于湖北潜江市城西8公里处,上扼水域千里、田畴四百万亩,下连东荆河水、出闸通江达海。它也被称为红军闸。
  红军闸旁有座纪念碑,仰望碑文,上书:“继承土地革命时期的光荣传统,大搞水利,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当年水闸竣工时贺龙元帅发来的贺电,字里行间道出了工程的前世今生。
  洪湖苏区创建时,贺龙曾率红军在这片水域游击战斗。1931年秋,东荆河水泛滥,潜江河堤溃口,水灾持续两月,亡者成百上千。时逢贺龙率红三军进驻,提出以修堤和恢复生产为中心。红军救灾济民,筑堤复耕,这道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军堤”。
  史载当时曾有两套方案:一是就地堵口复堤,二则退田另筑新堤。贺龙体察民情,爱民惜田,于是潜水深潭,摸探堤基后决定原址复堤。随即军民一心,竹筐担土,徒手搬石,不顾内战时期飞机骚扰轰炸,人在堤在,并肩战斗。历时两月余完成复堤,避免百亩农田损失。“秋雨霏霏水渐寒,将军奋勇下深潭。筑堤堵口留功业,救困扶危百姓安。”百姓诗赞红军扶危济困,与民风雨同舟,于是设龛朝拜。
  1960年,人们在此固堤建闸,命名“红军闸”,以感念红军恩德。后因洪水冲击,闸门出险,1965年,党和政府又在闸前400米处建新闸。
  近日赴红军闸参观,只见老闸沧桑,立于河心,繁体“红军闸”三个大字浑厚饱满,与新闸进水孔顶的草体“红军闸”遥相呼应。如今,红军堤与红军闸已成为百姓心中的巍峨丰碑。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田关闸管理分局副局长欧阳军是“水三代”。他的爷爷参与过老“红军闸”建设,父亲曾是新“红军闸”工程管理者,他对“红军闸”了如指掌,一往情深。现今这座红军闸属一级水工建筑物,一闸八孔,单孔净宽4米,净高5.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钢质平板闸门,每扇重10吨。
  虽说新闸,却近“花甲”。如今,工程依然发挥关键作用,犹似永不言败的老英雄。“看起来依然雄伟,但涵闸使用年限久了,调度使用频繁,存在混凝土碳化、伸缩缝止水老化等问题。”欧阳军言语中透露出几分担忧。每到汛期,欧阳军都带领闸站职工全员坚守,为人民守住关口,守住这座红色丰碑。
  闸堤下是田关闸管理分局,院内水杉成林、参天蔽日,水利前辈们植下的树苗已枝繁叶茂,办公楼门前三棵大樟树,被称为“幸福之家”,一代代水利人如同这树根连根,枝条相触云朵里,守望江河岁月。
  老闸新站,一河两岛——一边是“一龙戏二珠”自然奇观,一边是“一闸三代”的水文化景观。如今,这里建成了旅游度假区,潜江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坐落于此。走进这方山水,堤上绿草茵茵,河水碧波荡漾,岛上柳绿花红,河心游船争渡,更有“红军堤”“红军闸”这饱含军民情深的红色水利工程,默默讲述着那段红色往事。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红军堤不仅抵御住了涛涛洪水,也留下了军民不可分割的深厚情谊。一段红军堤,一座红军闸,见证军民一条心,承载世代鱼水情。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1日

作者:李广彦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