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幸福河湖水名片 享受“康养名城”慢生活
——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治水兴利惠民生综述
河滨广场
三水西沙河
中干河示范区
□燕岭飞 陈静 徐纪元 高泽宇 李慧萍
一大早,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尤庄村河长崔庆华就和村民一起沿着兴溱河巡逻。他们手持长竿、网兜、铁叉、铁钳等工具,清理河面漂浮物及岸坡上的白色垃圾。早起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打拳、慢跑、散步……放眼望去,水面碧波荡漾,岸边色彩缤纷。这里是溱潼镇首倡的“彩色水利”,也是近年来姜堰区打造幸福河湖、打出“康养名城”慢生活品牌的一个缩影。
姜堰因水而生、缘水而兴、凭水而美。今年以来,姜堰区水利局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大战略”决策部署,大投入、高强度推进水利建设。汇聚长江、淮河、黄海之水的“三水”大地,正因水制宜、分类施策,大幅提升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滋养着“康养名城”的慢生活,为 “生态姜堰、精致姜堰、幸福姜堰”高质量发展赋能。
施工大会战 筑牢水安全屏障
“周山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全国中型灌区提档升级改造工程之一,是一项‘国字号’工程,创下了姜堰水利工程建设史上多项纪录,备受关注。”在周山河灌区运粮河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处主任、姜堰区水利局副局长沈军民介绍。
周山河灌区涉及蒋垛、大伦、顾高等8个乡镇(街道)。为全面增强灌区输配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为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为推行灌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水价改革,为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周山河灌区的升级全面开始。
2021年,姜堰区立足灌区实际,按照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统筹规划,围绕“美丽灌区、幸福家园”的品牌定位,分步实施,谋划灌区建设。工程总投资2.9亿元,包括疏浚整治区镇河道、建设周山河生态走廊及水文化带、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升级改造电灌站流量设施等,以保障周山河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增强全区水系节制及防洪、抗旱、通航等功能。项目实施后,将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15万立方米,年均粮食增产量255万公斤,年均经济作物增产值1112万元,并可显著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村环境的治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打造优质、安全的水利工程,姜堰水利人始终将“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核心环节牢牢把握,着重做好隐患排查,筑牢水利安全“堤坝”。姜堰区水利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绿盾”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部署,从今年3月至7月底,持续对周山河灌区工程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覆盖拉网式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坚决将风险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期间,姜堰区水利局共对周山河灌区工程开展10次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隐患问题107个,下发整改通知书23份,目前所有隐患已全部整改销号。同时,还邀请省水利厅稽察专家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问问题等方式,对灌区工程开展稽察,以稽察互查开出质量提升“良方”。
自6月中旬起,姜堰区水利局还组织开展重点水利工程“百日大会战”活动,围绕全年建设任务和年度投资目标,细化工作节点,优化工作方法,执行“日碰头、周会商、旬调度、月考核”机制,实时对各工程推进进展、质态进行动态评估,全面掀起大比武热潮,吹响决战决胜号角。
汗水终于换来回报。截至目前,周山河灌区干支渠整治工程已全部完工,水土保持绿化工程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生态灌区已现雏形。
此外,为增强全区水系节制及防洪、抗旱、通航等功能,姜堰区水利局还实施了姜堰套闸维修加固及电气化改造工程,其中,姜堰套闸项目已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
“姜堰套闸建成于1978年,是姜堰区一座流域控制性建筑物。”套闸管理所所长沙庆介绍。作为全区最大的一座公益性水利工程设施,承载着不少当地人记忆的全新姜堰套闸已在原址上崛起。改造后的姜堰套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和河道通航、防洪挡排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为里下河防汛提供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匠心提质 扮靓运河景观风光带
“水为体、文为魂、绿为裳”,如今,漫步姜堰城乡十里滨水长廊,地标性沿河景观风光无一不在展示着千年古盐运河的新姿新韵。历史文脉、江海文化留住了三水文脉的根与魂,匠心治水、幸福河湖则重塑了三水大地的风姿。在姜堰区水利工程中,“两河工程”可以说是姜堰人关注度最高的。该工程为老通扬运河-中干河绿道景观提升工程,是姜堰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绿化景观畅享项目之一。其工程一期项目是跨年度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也是区水利局年度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将通过建设高品质、地标性的运河景观风光带,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滨水空间、水景阳台,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康养休闲、愉悦身心、文旅体验、诗意栖居的自然景观,赋能生态姜堰、精致姜堰、幸福姜堰。
5月21日,区委书记方针带队督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时专程来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沿河步行,边走边看。他强调:“两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群众关注度高,对进一步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坚持建管并重,精心做好重要节点、特色小品等景观打造,及早谋划后期的运营管理工作,真正让“两河”沿线成为姜堰市民休闲和健身的好去处、网红打卡的新地标。
如今,中干河示范区北侧施工已全部完成,“两河”滨水空间已完全打开,骑行绿道、慢行步道和景观水道“三道”已完成共建,慢行系统贯通串联,“亲水”“添绿”需求得到满足,“蝶水揽月”景点精美呈现。“我们的‘新时代·堰上水韵’融媒拍客沙龙活动、‘堰归来·河畔音乐会’等活动在此成功举办,彰显出‘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的城市特质。截至目前,中干河至老通扬运河绿道景观提升一期工程成效显著,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这里以后一定会是咱们的地标性景观,姜堰也有自己的网红打卡点了。”漫步河边,市民张先生对一期工程已对外开放的老通扬运河段周边景观和环境赞不绝口。在灯光秀的曼妙演绎下,淮东古邑、灵韵三水、康养名城的秀美风光充分彰显。
除“两河工程”外,按照“一河一策、一带一景”的规划理念,姜堰区已投入1.56亿元高标准实施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亮桥河水质净化提升工程、吴舍河整治工程、区管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多项工程,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滨水空间、水景阳台,逐步完善了互联互通、引排顺畅、生态良好的城乡河网水系,彰显出“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的城市特质。
绿色引领 提升水环境颜值
在溱潼镇湖南村,翻身圩夹河是一条会用色彩讲故事的河流。这条全长1.3公里、串联起区河长制公园及潼享田园的河流,是该镇幸福河道赋色工程的缩影。“这里于今年3月底开始改造,投资260万元,主要对河坡实行绿化、造景、小品设计,5月初竣工。”溱潼镇水利站站长刘晓峰说。
如何为幸福河道赋色?今年以来,溱潼镇结合幸福河湖打造,对全镇21条、全长46公里的生态、幸福河道全面赋色,首创“彩色水利”,让水利工程染上红、绿、蓝,尽情展现缤纷多彩活力。红色即先锋红,是对每一处重点工程、每一处幸福河湖的打造。该镇联合工程所在村党支部一同成立临时党支部,将临时党支部建设在工地上、河道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解决施工矛盾、讨论施工方案、调度施工进度,真正做到“党”与“建”深度融合。绿色即生态绿,该镇水利站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为出发点,广泛种植草木和水生植物,促使种植从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让河道两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蓝色即碧水蓝,即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让清澈的河水映出碧绿秀长的岸线、一望无际的蓝天。
目前,全镇21条生态、幸福河道赋色工程已全面完工。赋色工程的建成,已使溱潼镇全域到处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游客的欢声笑语久久回荡。“美丽水环境”正促进“产业大发展”,带来河好水好产业好、村美水美百姓更美的好日子。
活水畅流、生态惠民。今年姜堰区水利局已将“幸福河湖”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投资1.9亿元,建设农村生态幸福河道,助力乡村振兴。靶向系统治理镇村河道80条87公里,大手笔建设幸福河湖130条、农村生态河道60公里。沿河景观有机融入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留住“乡愁”记忆。同时统筹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和幸福河湖建设,做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篇文章”,扮靓姜城滨河风光带,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高效赋能农业丰、农村美、农民富。
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是厚植“康养名城”生态优势的必然路径。姜堰区公开聘请数百名民间河长,每届聘期3年。全区各级河长认真履职,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创新成立省最美基层河长工作室,创建幸福河湖“积分银行”,河道管护逐步实现从“群众看”到“群众干”。将河长履职、河湖管护、水质监测以及工程建设等功能系统整合,开发“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做到无人机智能巡检“天眼”、手机APP“防线”、骨干河湖130处实时监控“地网”全面发力,初步实现河湖管护的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清水润民心,群众长受益。近年来,姜堰区水利局顺利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0年、2021年全区河湖长制工作、水利建设先后获省政府激励表彰,农村河道管护工作已连续五年获评省绩效管理考核优秀等次,里下河湖区湖泊网格巡查监管工作荣获省先进集体,姜堰区水利局荣获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姜堰区水利局局长、党组书记许健表示,进入新时代,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提升城市颜值,展现“康养名城”之美;做实乡村振兴,铸牢“康养名城”之基,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由姜堰区水利局提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12月19日
作者:燕岭飞 陈静 徐纪元 高泽宇 李慧萍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