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模式”清洁乡村促振兴
项目运营调度中心
项目设施
□段玲玲 杨飞
崭新的红铁门,平整的水泥地,院里种着一棵石榴树……这里是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小孟庄村村民闫玉海家。“搁以前,这院子里味儿大着呢!”闫玉海说,以前没有集中管网,村民们习惯把一些生活污水随手泼随处倒,“味儿”自然不好。“后来我们村实施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了污水处理站,管网通到每家每户,污水统一处理,再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
在武清区,和闫玉海一样,已有近40万人受益于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节水”)承建的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武清区完成了301个村的污水处理厂站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以及旱厕改造、电力、绿化围栏等配套工程,其中,281个村采用“管网+村级污水处理站”方式,20个村采用“管网+并入城镇污水处理站”方式,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0%全覆盖。
大禹节水打造的“武清模式”是集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服务为一体的一种创新的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新模式。日前,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节水问题专程来到大禹节水考察调研。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浩宇详细介绍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情况。李鸿忠指出,希望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大节水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提供更加完备整体节水方案路径,完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推动节水事业发展。同一天,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在天津市水务局调研时明确指出,要支持“建管运维”一体化的大禹节水等各种先进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小支出”撬动“大投入”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保障项目实施?2017年,武清区决定采用PPP模式,为300多个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经过竞争性磋商方式最终确定,资金实力雄厚、专业经验丰富的上市公司——大禹节水作为社会资本方,与政府方出资代表共同组建了项目公司——天津绿境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及后期的运营维护服务。在项目运营期内,由武清区财政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将建设性投资及污水处理服务费支付给项目公司。待特许经营期届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设施及相关权益完好、无偿地移交给武清区政府。从具体运作模式上讲,这属于PPP项目的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
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投资规模15.92亿元,项目合作期(即特许经营权期限)为15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13年,覆盖武清区301个自然村,总体受益人口达到40余万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大、投资渠道单一,武清项目投资规模达15.92亿元,钱从哪里来?“用财政资金‘小支出’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的PPP模式,是解决投资难题的最佳途径。”王浩宇说。
武清项目资金政府投入少部分资金,其余建设资金来源于社会资本方自有资金和债务性资金,其中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20%,约3.19亿元;贷款融资占比80%,约12.74亿元。在项目资本金中,武清区政府通过授权委托机构出资10%,约3185.2万元;大禹节水出资90%,约2.87亿元。贷款融资由项目公司向银行申请。
也就是说,武清区政府以3185余万元出资,吸引社会资本15.6亿元,撬动比例达52倍之多。“市场化办法解决了建设及运行管理资金,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实现在短期内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也增强了老百姓幸福感。”天津市相关部门领导总结说。
而大禹节水恰当地抓住这次发展机遇,与政府两手发力共担当,不仅在深耕多年的核心业务领域再下一城,而且以此为契机,促进自身进步与创新。正如王浩宇所说:“参与PPP项目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相对稳定、长期的业务量和现金流,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大禹节水在参与武清项目时,当地政府部门对他们的污水处理标准提出更高要求,这也倒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对老百姓而言,能享受到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供给;对整个行业来说,也能通过PPP不断提升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可以说一举多赢。
专业优势 魅力尽显
PPP模式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曾表示,“PPP模式可以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化、专业化优势,破解传统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营效率低、维护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需求,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提供有效支撑。”
大禹节水自创建之日起,就始终专注于服务三农,聚焦农业节水灌溉、农村污水处理、农民饮水安全等农业、农村业务领域。大禹节水以PPP模式服务三农项目源自云南陆良。2016年,大禹节水在云南陆良农田节水灌溉试点项目成功树立行业首个PPP项目标杆,后又在云南元谋高效农业节水灌溉11.4万亩项目上进一步积累了“投、建、管、服”的宝贵经验,继而又将相关业务拓展到宁夏、甘肃和重庆等地,总结提炼出一套成熟的PPP运作模式,培育出一支熟练掌握PPP运作模式的专业人才队伍。
在武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中,大禹节水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设置专业部门对项目工程设计、工艺技术、装备制造、施工建设、运营维护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真正实现建、管一体化,统筹了各部门专业力量,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为成功运营和达标出水奠定基础。经初步统计,这个项目建设速度比本地区同类项目平均建设速度高出60%,户均投资比行业水平低15%—20%。
打开武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智慧化自动化运营管理平台首页,日处理量、工单处理情况、报警信息、消减量分析、巡检记录等模块信息一目了然。王浩宇介绍,大禹节水拥有较多的智慧水利行业专家,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武清项目采用“1+N管理模式”,即“全自动运行+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定期巡检”的项目运营模式。大禹节水通过在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动态控制系统和工作状态在线系统的集成应用,开发出智能远程监控云平台,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分析、命令、调度和故障排除等功能,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能环保的跨越。
更加可贵的是,这个云平台在研发时充分考虑了系统功能、数据、业务的延展性,它不仅可为武清项目提供服务,还可以并入天津市水务局水利平台,为天津市全域范围内村镇污水处理提供服务,支撑后续业务的开发、实施、集成,满足环境监管的进一步需求,可谓是大禹节水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一个有力体现。
大禹节水的专业优势,还体现在因地制宜确定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他们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图”,精准设计解决治理难题,同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调研后合理确定规模,既保证应收尽收,又杜绝资源浪费。武清区农村现已实现全面收集和处理农户厕所废水、洗浴废水、洗衣废水和厨房废水等“四水”和村内中小学、村级活动场所、养老院等公共场所产生的污水,做到管网入户,杜绝因收不到水而使设备“晒太阳”的情形发生。管网结合实际采用单村、连村、小集中、连片等不同方式,既考虑合理的人员流动,又避免设备过大、平时资源浪费的情形,降低运营成本。
大禹节水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出适合农村地区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自主生产双壁波纹管、PLC控制设备等产品,结合武清当地进水水质、出水标准、运维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成套工艺技术,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项目运营期间设备的低成本、长效运行。
通过实施武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大禹节水提升了项目运营能力,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充分践行了“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幸福”的企业使命。
政府认可 群众满意
到2019年年底,武清区301个村项目已经全面竣工,累计新建污水处理站282座,污水总处理规模3万吨每日,新建检查井10.4万座,入户10.5万户。从效果上看,武清区污水处理效果达到天津市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减排效果明显,生态效益显著。大禹节水在武清区的污水收集系统采用PE材质化粪池+检查井+管网的模式,配套一体化污水提升井和提升泵站,解决了村镇污水收集难题,实现“四水”收集处理全覆盖。项目一年可处理生活污水1076万吨,减少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近2000吨,减少氨氮排放量约300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作绿化灌溉、农田灌溉、道路除尘等用途,实现水资源再利用。目前武清区的部分村庄,通过利用节水灌溉产品及智慧水务系统,已经实现绿化灌溉、农田灌溉,从而大量节省淡水资源,践行了生活污水处理后的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理念。
武清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实施后,当地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得到全面治理,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居民饮用水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污水通过处理达标排放后,大量消减了污染物排放量,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及黑臭水体滋生,减少由蚊虫传播疾病的可能性,进一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指数。
村庄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后,生活污水实现有序排放和综合治理,流经当地的大运河水质也进一步提升,使得整体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此基础上,武清的不少村庄依托临近京滨工业园、武清城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同时利用闲置的房屋和优美的农村环境吸引周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增加了收入,提振了当地农村经济,从环境到经济全方位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2020年3月,武清区获得“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大禹节水凭借过硬的实力、全情的投入和全产业链优势,在津门打造了这样一项政府认可、人民满意的样板工程,为水利行业提供了又一个典型方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9月30日
作者:段玲玲 杨飞
责任编辑: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