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推荐

系统治理 科学调度 区域协作 智慧赋能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局副局长王海伟谈母亲河复苏行动的要点和难点

发表时间:2025-07-18

  □本报记者 郑浩伟

  问:在水资源禀赋较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长江流域,河湖复苏具有怎样的特点?长江委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切实推动了长江流域母亲河复苏行动?

  王海伟:长江流域水资源量相对丰沛,河湖复苏侧重于解决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流量保障不足问题,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复苏问题明确。长江流域纳入复苏行动的母亲河多为常年流水河流,但部分河流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影响,在枯水期或干旱年份生态用水与生活生产用水存在矛盾,表现为母亲河在局部河段或时段出现生态流量保障程度不足甚至断流、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如四川资水河在枯水期因生态流量泄放不足、导致源头存在间歇性断流;河南唐河上游因农业灌溉过度导致河道干涸,生态流量保障率不足90%。二是复苏目标更高。长江流域母亲河复苏目标不仅要求“有水”,更强调“优水”和“活水”,且需满足更复杂的生态功能需求。如目前纳入母亲河复苏行动的长江流域(片)17条(个)河湖中,大港、新峰河及长湖等15条(个)河湖在确定年度复苏目标时,均对生态流量(水位)保障有明确要求。三是复苏措施全面。长江流域母亲河复苏行动措施注重流域和水生态系统整体性,着力推进上中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共治,通过加强生态流量管理、严格取用水管理、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保护、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强化河湖长制等系统措施综合发力,有力推进母亲河复苏。如四川资水河统筹川渝两地推进水网连通工程,通过金堂县阳化河水网提升工程实现跨区域补水,开展取用水精细化管控(审批水量较2020年下降15%),并依托河湖长制建立四级巡查体系,形成“工程连通+调度优化+制度约束”的流域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资水河复苏,增加有水河长10.68公里,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改善。

  近年来,长江委扛牢长江流域(片)母亲河复苏行动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责任,全过程参与、全力推进长江流域(片)母亲河复苏行动有关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委内分工方案,建立工作计划、流域督导台账并实施双月度跟踪督导机制动态管理。二是严格行动方案计划审核及成效评价。深度参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及年度计划制定,科学评价年度复苏行动成效,切实保障母亲河方案计划“目标精准、措施闭环、实施有效”。三是扎实开展全过程监督指导。通过电话问询、书面函询、现场调研等形式开展专项督导,会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研提问题解决方案,加快推动各项措施实施。

  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推进长江流域母亲河复苏行动的过程中,各地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切实推动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王海伟:在推进长江流域母亲河复苏行动中,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探索出“科学调度、系统治河、区域联动、智慧赋能”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切实推动了母亲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是系统治理激活绿色经济。湖北淦河靶向清淤1249米,整治岸线12.6公里,拆除违建3万平方米,依托“百里画廊”发展文旅产业,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增25%。河南南阳唐河建成30公里亲水绿道和8处湿地景观,打造“唐河夜游”项目,形成水岸经济带。

  二是科学调度破解资源瓶颈。四川白家河创新跨区域水资源调度,打通涪江补水通道,年增配水1500万立方米,保障7.22万人饮水安全及19.26万亩耕地灌溉,同步恢复34公里河道生态流量(磨溪水文站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100%)。河南唐河优化水库联合调度,生态流量达标率从65%跃升至95%,支撑200万人次生态旅游,带动乡村增收1.2亿元。

  三是区域协作打破行政壁垒。四川、重庆两地成立白家河一体化工作小组,通过“明察+暗访”联合整治排污口,推动白家河水质稳定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湖北创新“河长+警长+检察长”机制,出台《淦河保护条例》,以法治刚性守护淦河保护治理成果。

  四是智慧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湖北咸宁积极打造“淦河智慧管理系统”,有效整合无人机巡河、流量实时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淦河水量的精准调控、监控,逐步将管护模式从“人工巡查”向“智能预警”升级。河南南阳建成唐河“数字孪生流域”平台,实时监控水质、水量及排污口动态,问题处置效率提升70%。

  问:日前,四川省磨底河实现全线水流贯通,至此,长江流域(片)17条(个)母亲河湖已全部完成2025年度复苏行动阶段性目标。下一步,长江流域将如何巩固拓展母亲河复苏成果?

  王海伟:一是持续强化督导评估,推广成熟治理模式。进一步优化长江流域母亲河复苏行动督导机制,压实母亲河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流域区域协同联动,确保2025年度母亲河复苏任务按期保质完成。组织开展流域母亲河复苏行动成效综合评估,提炼总结河湖复苏实践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与有效路径,推动具有长江流域特色的母亲河综合治理成功经验在全流域推广应用。二是提升流域监测监管能力,筑牢长效复苏根基。督促指导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推进母亲河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流量日常管理制度,根据水利部统一安排加强遥感技术在母亲河复苏进展及成效监测方面的应用。会同流域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要求,加强流域区域初始水权分配、取用水管理、水资源调度、监测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推动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水系连通等水生态保护修复措施,为巩固母亲河复苏成效、实现长效复苏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郑浩伟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