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碧水长渠向未来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

发表时间:2024-05-14

引江补汉出口段工程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供图

  □本报记者 王鹏翔 孟京

  这是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人民福祉的擘画引领——

  三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治水擘画了宏伟蓝图。

  这是立足全国一盘棋、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推动——

  三年来,全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战略思维、科学方法、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这是检验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具体实践——

  南水北调,缓解了北“渴”。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让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汇入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在中国版图上勾画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主骨架。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72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直辖市)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1.76亿人。

  碧水长渠,扬波千重;长河泱泱,利泽万方。南水北调工程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历史。

  牢记“三个事关” 不负殷殷嘱托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作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构建国家水网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2021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一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水利作为基础性支撑,一边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促进南北协调发展需要更有力的水资源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南水北调工程后续怎么干?

  2021年5月14日,河南南阳市,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此前,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强调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

  从江苏到河南,从东线到中线,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迎来了总体性、指导性意义的部署。南水北调工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年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奔赴一线调查研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谋全局、顾长远的战略高度持续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折不扣扎实抓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2024年5月13日,李国英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领会、吃透精神,才能精准对接、有效落实。

  这三年,水利部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和建设,加快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修编,推进东线二期可研论证和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加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这三年,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已累计完成投资53.58亿元。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连通步伐加快。

  这三年,水利部进一步提升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效益,连续启动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年度调水,助力京杭大运河连续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这三年,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先行先试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工程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的基础不断夯实。

  一渠清水添翼赋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筑牢“四条生命线” 坚守“三个安全”

  汛期不结束,巡查不停步。刚一入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石家庄管理处巡查员段海涛就忙个不停:拉网式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计划……

  三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加强工程调度管理,强化运行监管,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建制度,保运行,守住工程安全底线——

  暴雨!2021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有6个雨量站降雨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

  超警!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81座河渠交叉建筑物行洪过流。

  对重点建筑物落实24小时盯防,对易出险区域加密巡查,滚动掌握降雨、产汇流、洪峰洪量等过程情况……水利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沿线各地水利部门通力协作,严格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经受住一次次考验。

  2022年,守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又多了一支“生力军”——南水北调也有河长了!

  水利部印发方案,明确要求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沿线省份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切实管护好“国之重器”。如今,一张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安全网”已经在工程沿线全面铺展。

  强调度,稳供应,追求供水安全高线——

  水利部每年综合研判水源区来水情况、可调水量及受水区各省市需水量、工况等因素,制定南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计划,沿线水利部门根据计划开展输水调度。近几年,调水管理又多了许多“智慧帮手”。

  在东线工程第三梯级泵站江苏洪泽站,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公司科技信息中心主任莫兆祥展示数字孪生建设成果。“只需点下按钮,就能远程控制水泵启闭,原来耗时1小时的人工操作流程,如今只需1分钟。”

  在中线工程沿线,自动化系统可通过900余个测站、1500余台测量控制单元,自动采集4万余个监测仪器的数据,管理8万余支监测设施的监测数据和成果。

  遇冰冻期,调水难度加大。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基于气温、水温、冰情预测,建立冰情预报预警系统,开发冰期监测和运行调度平台,让冰期输水能力逐年提升。

  勤检测,重守护,筑牢水质安全防线——

  在中线陶岔渠首,清漂机器人用孔径最小仅5毫米的过滤细网收集小漂浮物。陶岔渠首通过两道拦网阻挡体积较大的漂浮物,再用清漂机器人“查漏补缺”,守护源头“大水缸”。

  在东线调蓄水库——东平湖,济南市水文中心王帅帅认真记录着各项水质指标。东线沿线累计实施471项治污工程,推动水质断面达标率提高到100%,打造一条输送好水的“健康长廊”。

  在北京团城湖管理处,讲解员向记者介绍,北京设置“入京、入城、入厂”三道水污染防线,并与上游建立信息共享、联动预警机制,确保“家门口”的水质安全。

  …………

  多年来,中线工程水质一直优于Ⅱ类,东线工程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坚守“三个安全”,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配置水源,优化格局——截至2024年5月14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720亿立方米。三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地位由“辅”变“主”,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越来越离不开南水北调工程的支撑。

  复苏河湖,改善生态——南来之水所到之处,干涸的河床湿地得到补充,因缺水而萎缩的水库湖泊重现生机。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滋养”,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京杭大运河连续多年全线水流贯通,永定河连续四年实现全线流动。

  畅通循环,助推发展——南水北调工程逐步破解华北地区水资源要素对生产能力的束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河南省工程沿线市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激活中部崛起新引擎;促进京杭大运河城市竞相发展,打通运河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绘制世纪画卷 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谋划的不仅仅是一个工程的发展方向,更是如何透过一个工程、两条线路,看清过去、看准当下、看到未来,谋篇布局国家水网,为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不可或缺的水资源基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尊重客观规律、规划统筹引领、重视节水治污、精确精准调水等六条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并对推进实施调水工程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遵循规律、坚持节水优先、坚持经济合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等六方面明确要求。 

  三年来,围绕运用好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经验、准确把握调水工程的实践要求,各地广泛深入开展实践——

  广东坚持“一盘棋”思想,省政府组建专班,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目前工程全线隧洞累计掘进超万米,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安徽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兼顾区域和行业需求。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打通了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之间的水运大动脉,成为长江、淮河流域经济要素流通的关键通道。

  陕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参建单位克服隧洞断面小、坡度大等施工难题,采取长隧短打等措施,保障隧洞施工安全高效推进。

  …………

  实践证明,南水北调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对国家水网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汇集智慧、凝聚共识,上下联动、全力攻坚。

  从江河湖畔到广袤田野,从大山深处到大海之滨,三年里,一个个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国家水网重点工程不断刷新“进度条”,跑出水利建设“加速度”。

  开工!总投资约438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拉开建设帷幕,淮河流域亿万人民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将进一步打通淮河流域洪水排泄入海通道。

  完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历时9年建设的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较国家批复的建设工期提前4个月。

  通水!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广东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沿线超3200万人受益,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2023年5月25日,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水网建设这张“世纪画卷”有了更清晰的模样——《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这是新中国水利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一幅面向2035年的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宏伟蓝图全面铺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水利系统上下联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再次掀起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成绩单出炉!2023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1.1万亿元,在2022年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高基数之上明显增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添动能!

  振奋人心数字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是各级水利部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勇担当的奋斗结晶。

  在2023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中,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金融信贷、社会资本5451亿元,占比44.5%。各地水利部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重要利好机遇,“两手发力”激活水利建设投资的发展新动能。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已初步形成。

  连年增长的水利投资还加快了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的步伐,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大门”。

  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1.0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名单(2023年),构建了工程安全结构分析、跨流域多水源多目标联合调度等智慧应用场景;浙东数字孪生水网初步实现了安全监视、调度决策、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水网建设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升。

  时间,见证国家水网建设;实践,书写砥砺奋进答卷。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一个又一个国家水网标志性工程在全面促进水资源利用与国土空间布局、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202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将迎来全面通水十周年。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南水北调及其后续工程必将更好地带动国家水网建设,持续发挥促进南北协调发展的巨大效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5月14日

作者:王鹏翔 孟京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