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让母亲河恢复青春模样

发表时间:2024-04-30

  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滹沱河风光旖旎 本报通讯员 李要尊

  □本报记者 迟诚

  春夏之交,风光无限,江河流经之处,总是格外绚丽多姿。

  母亲河,润泽一方,承载着念兹在兹的乡愁和记忆,守望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曾经,母亲河的悠悠水韵渐渐失去,干涸、断流、淤堵,一系列“伤痕”让母亲河变了容颜。

  2022年1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从各地的母亲河做起,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让河流流动起来,把湖泊恢复起来。水利部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并确定在全国88条(个)河(湖)开展保护修复。

  近期,水利部连续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母亲河复苏成效如何?那些人们记忆中的母亲河能否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保障流量,河流恢复生命

  “通水了!20多年前的景象回来了!”

  2022年5月12日,来自官厅水库的水流汇入永定新河,奔腾入海,永定河实现自1996年断流以来的首次全线通水。当时早早就在河畔等候拍摄的北京市民、摄影爱好者程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激动不已。

  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在2022年实现春季全线通水后,又在2023年实现全年全线贯通。

  流动起来的永定河,两岸又重新成为北京市民的休闲好去处。

  4月13日,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绿色港湾郁金香文化节开幕,沉浸式演出、创意集市、汉服体验等特色活动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提供出游新选择。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说:“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在于流动。”复苏母亲河,首先要让母亲河流动起来。

  几年来,水利部及各流域机构联合地方,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恢复河湖良好连通性,恢复和改善河道有水状态,恢复湖泊水面面积,修复受损的河湖生态系统,确保母亲河复苏实施一条、见效一条,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一度面临“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严峻形势的海河流域,共有32条河流、6个湖泊纳入水利部确定的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

  “我们合理分配跨省河流水量,跨省河湖生态流量100%达标;按照年度调度计划,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千方百计增加河流补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处处长梅传书介绍,2024年海委计划向55个河湖补水超过38亿立方米,目前已完成约17亿立方米。

  2023年海河流域32条母亲河共形成有水河长4132公里、水面面积440平方公里,与2018年相比,有水河长增加59%,水面面积增加50%。

  两年多来,一条条母亲河全线通水的喜讯频繁传来。

  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并进一步延长有水时长;漳河实现全线贯通入海,并且自2023年年底以来持续贯通;山西断流近30年的晋祠泉实现出流,2023年9月至今泉水位超泉口25厘米以上;2024年4月1日,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突破136公里,实现自1999年以来最长过流;水利部确定的88个复苏母亲河湖中有10个湖泊,除大黄堡洼因施工降低水位外,其余湖泊生态水位均得到有效保障。

  “黑龙江省3条母亲河实现当年编制方案、当年落实措施、当年收到成效。”黑龙江省水利厅水资源处负责人杨国立介绍,全省纳入水利部复苏行动的努敏河、小八虎力河、七虎林河均实现有水河长和有水时长的全面增长。

  “我们通过实时发出蓝色、黄色、红色预警,动态监测生态流量。”河南省信阳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信阳市建立河流断面生态流量预警机制,根据雨情、水情、闸坝蓄水情况,启动淮干及主要支流上游大中型水库(枢纽)实施水利工程生态调水。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河南母亲河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持续达标,2023年,7条母亲河164公里断流河段全部实现并持续保持过流。

  系统治理,流域重现生机

  每到周末,北京温榆河公园会迎来不少市民露营、戏水、骑行,人们在这里感受自然生态之美。

  以水为脉、以绿为体、林水相依,温榆河持续开展系统治理修复,统筹蓄滞洪水、生态涵养、休闲游憩等功能,将从前的“风沙村落”变成蓝绿交融、生态和谐的“城市绿洲”。

  水是生态之基。复苏母亲河水生态系统,各地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这两年,越来越多像温榆河这样流淌在我们身边的河流正悄然发生变化。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是甘肃省会宁县的母亲河。祖厉河一度成为“苦水河”,也是一条让人头疼的“烂泥沟”。

  “我们从河道整治升级到全流域治理,通过整山、整沟、整梁、整坡、整区域规划,全面推进了多种综合治理模式。”甘肃会宁县水务局局长赵彦功介绍,通过系统治理水土流失,祖厉河年平均输沙量已从4539万吨减少到1261万吨,泥沙入黄的“闸门”正在不断关紧。

  如今,祖厉河生态长廊已成为会宁绿色宜居的“生命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群众休闲的“后花园”。

  良好生态得益于系统治理,美丽景致离不开精心呵护。

  “这些年南川河明显变清了,景色美了,鸟儿也多了,大人孩子都喜欢来河边玩。”正在南川河巡河的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新青社区河长蒋晓芸难掩激动之情。

  像蒋晓芸这样的河湖长,青海省共有6700多名。依托“河湖长+”机制,河湖长带动更多力量加入到呵护母亲河的队伍中。蒋晓芸介绍,这一段只有1公里多的河道,却有很多人参与巡河护河:河湖长、河湖检察长、“民间河长”、警城联勤、专职巡查员、河段保洁员……水环境越来越好的背后,是各方的共同努力。

  各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动母亲河复苏。陕西依托河湖长制,严格推进石川河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拆除改造河道阻水建筑物,有效恢复石川河的河道水体连通性。4月11日,河北省委书记、省长在全省总河长会议上对母亲河复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山西桑干河、汾河、沁河、漳河等母亲河的河长均由省领导担任,并将推进母亲河复苏纳入山西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赋能发展,沿线焕发活力

  重现生机的母亲河不仅恢复了往日风采,重新润泽大地,也正在重塑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实现水与城市“双向赋能”。

  永定河张家口段持续提升桑干河、洋河的水源涵养功能,助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有序建设,努力探索生态兴市新路;永定河平原段构建北京冬奥公园、廊坊兴安湖公园等水绿相生、城景渗透、亲民共享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生态旅游兴产业、惠民生;天津市武清区推进水网连通,着力打造京津产业新城……全线流动的永定河,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越来越多的地区围绕母亲河擘画发展蓝图。河北省石家庄市制定“拥河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滹沱河经济带,引导城市新兴功能向滹沱河沿线聚集。山西确定高质量发展要把资源要素向母亲河流动、把治河项目向母亲河倾斜、把治水政策向母亲河聚集、把新型产业向母亲河布局、把生态价值向母亲河释放、把文化产业向母亲河融入、把资金支持向母亲河集中。

  4月4日,满载69个集装箱的“鲁清101”号船舶顺利抵达淄博高青港,这是小清河复航以来首次海河联运集装箱重载通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清河因水量不足、水体污染,内河航运逐渐萎缩,1997年就断航了。”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侯丙亮说,通过综合治理,沉睡多年的小清河于2023年7月全线通航,“黄金水道”重现风采。

  复航后,蓬勃涌动的小清河串连起济南、滨州、淄博等5个市,成为完善山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沿线经济振兴与市场繁荣的“发展之河”。

  一条条母亲河重获新生,释放出蓬勃活力,赋予沿线地区更多机遇、更足动力、更优条件,孕育着两岸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30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