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中国水利报整版关注:县(区)委书记谈节水

发表时间:2024-04-13

(《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18日 06版、07版) 

 

从县域读懂这场变革

  □本报记者 魏晓雯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我国人多水少,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通过减少用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与巩固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理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工农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国区域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实现水资源利用方式深层次变革的重要场域。自2016年12月底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多部门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联合印发的方式,提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质升级,到2025年,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和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将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涉及县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各主体对水资源利用的理念、方式等多个方面,也关系着城乡融合发展中水资源是否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和保障。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发展特点、水资源现状及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造成区域节水重难点及水平各异。2016年以来,我国各县(区)根据水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用水产业结构,探索县域节水工作创新,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机制变革,虽然路径各不相同,但把握住了核心关键,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着因地制宜,找准了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金钥匙”。

  县(区)委书记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9年开始,本报在《节水专刊》开设“县(区)委书记谈节水”栏目,通过分享各地节水经验举措,记录着县域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过程,见证着这场发生在中国社会最基本治理单元的生产关系变革。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今年“中国水周”期间,“县(区)委书记谈节水”作为首届“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本报组织与陕西卫视共同实现传统纸媒与省级卫视大屏传播的融合创新,为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凝聚起更广泛的共识和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18日

作者:魏晓雯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