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在壮乡山水间绘就水网蓝图

——记广西水电设计院何素明

发表时间:2025-04-30
何素明(左二)与项目组成员一起查勘桂林市水网建设     黄爱民 摄
  □本报通讯员 陶昌弟
  两千年前,秦朝史禄凿通灵渠,连通湘漓二水;两千年后,八桂大地上,新时代水利人续写着治水传奇。
  在这幅壮美治水长卷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何素明,以女性之“肩”担起守护八桂安澜之责,在壮乡山水间绘就水网蓝图。
  山水起宏图
  治水如治世,规划当为先。作为广西水利技术支撑单位,广西水电设计院承担了广西各项重大水利发展规划及专题编制工作,为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广西水利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广西水安全保障规划、广西水网建设规划、广西流域综合规划、广西流域防洪规划……自2006年担任规划专业技术负责人以来,何素明带领团队编制了20余项重大规划,将八桂水系串联成“生命共同体”。
  在一项项重要规划编制过程中,何素明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坚持“问题、目标、政策”导向,确保了规划成果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推动广西成为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试点,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省区。
  春寒料峭中,何素明穿着沾满泥浆的工装跋山涉水,只为寻找水源、获取第一手水文资料;深夜里,设计院顶楼的灯光常亮,她在堆积如山的资料中,为项目推进寻找数据支撑。在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中,由她负责主导的项目也结出硕果:谋划提出的广西左江治旱驮英水库及灌区、龙云灌区等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或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并陆续开工建设;玉林、阳朔两市县,相继入选国家市县级水网先导区,为全国治水提供“广西样板”。
  奋进开新局
  35载春秋,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矗立在八桂大地之上,也在何素明的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1994年,何素明开始参与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百色水利枢纽的设计工作。2006年,百色水库建成蓄水运行后,她又组织编制《百色水利枢纽初期防洪调度方案》《百色水利枢纽调度规程》,通过多方案论证,提出了在确保工程和上下游防洪安全条件下的后汛期分期防洪调度及回蓄方案,大幅度提高水库的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增加本电站及下游梯级电站枯水期发电量。
  2008年寒冬,何素明紧盯屏幕上的水文曲线,连续72小时推演防洪方案。当调度规程通过终审时,同事们才发现她鬓角新添了许多白发,她却笑着说:“这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给予我的特殊‘勋章’。”
  百色水利枢纽不仅获得国际里程碑工程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荣誉,更使右江流域防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南宁市防洪能力从50年一遇提升至近百年一遇。这项何素明倾注多年心血的工程,在桂西群山之间持续发挥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015年起,何素明又全身心投入到另一项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设计中。
  治水之道,既要师古更要创新。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论证会上,何素明力主构建多水源智能调度系统。此外,在2022—2023年可研到初设过程中,她带领设计人员夜以继日拼搏奋斗,为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设计在全国水利设计领域创造“广西速度”作出贡献。这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成后将惠及1400万群众,年供水能力达11亿立方米。
  薪火永相传
  何素明不仅是治水“拼命三娘”,更是一位“六边形老师”。
  尽管多次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广西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但她仍不满足,坚持学习,不断充实、更新、拓展业务知识,在逐梦水利的漫漫征程上勇攀高峰。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水利工程)、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数不胜数的专业证书,生动诠释着她“活到老,学到老,水利人永远不嫌学问多”的信念。
  在年轻工程师眼中,何素明是严师,更是漓江上的“老船工”。重大项目突击期间,何素明总会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封闭,一起战斗。她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鼓舞着大家一路披荆斩棘。
  同时,何素明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经常组织年轻干部职工开展工程设计质量剖析,培养有责任心、有经验、有追求的设计人员,助其成长为有能力、有担当的项目负责人,让广西水电设计院的优良传统赓续流传。如今,由她培养的36名技术骨干,已成为广西水利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从防洪保安到水网建设,从红水河畔到北部湾潮头,何素明用35载芳华,诠释着新时代水利人的使命担当。当清流润泽千里沃野,当现代水网守护万家灯火,她仍在续写着人水和谐的美好诗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4月30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