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三十余载砺初心 大河岸边守安澜

——记山东利津黄河河务局李敬文

发表时间:2025-01-08

李敬文(中)向同事传授测量仪使用技巧

  □本报通讯员 崔昊天 文/图

  在黄河岸边,有一位守护者,他的名字叫李敬文。他的故事,是关于坚守和奉献的故事。

  一大早,阳光洒满了黄河水面,波光粼粼。开完晨会的山东黄河河务局利津黄河河务局段长助理李敬文,与两位同事驾驶着电动巡逻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们仔细检查着每一段坝岸,观察着水位变化,确保大堤安全。

  “我们的工作,包括观察工程水位,检查坝面、根石、备防石、草皮、树株、工程标志是否正常,及时处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李敬文说。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满是细节和责任,“防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准备工作就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虽然巡查路程只有千余米,但因为巡查细节多、管护费时久,完成一日巡查要花费两个多小时。

  “跟黄河打交道,不但要了解它的脾性,更要有过硬的本领。”李敬文,这位1972年出生的黄河之子,从小就在黄河的怀抱中成长。奔腾的黄河水伴着他一路成长,他也见证了黄河的怒吼、澎湃和威严,这份对黄河的深厚情感,让他从小就立志成为黄河的守护者。

  1993年,李敬文从技校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治黄人。他的师傅告诉他:“没有过硬的抢险技术,大水来了你就后悔一辈子。”这句话,成为他的座右铭。在堤防管理日常工作中,他总是主动承担最艰难的任务,因为他相信,越是面临复杂的情况,越能学到更多。30多年来,他每天早晨8点准时出现在责任段,即便在节假日,也能看到黄河大堤上他敏捷忙碌的身影。遇到暴雨大风天气,别人往家跑,他却往黄河大堤跑,全然不顾浸湿的衣衫和磨破的双脚。

  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李敬文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等诸多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和掌声之下,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完成工程巡查后又沉浸于技术研究中寻找答案。作为一名在黄河岸边工作了数十年的技术工人,李敬文数十年如一日,用匠心守初心,用初心传技艺,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治黄人的工匠精神。

  “可能在外人看来,黄河工人的工作就是和水、土、石、草打交道,也就是垫垫冲口、种种树、抛抛石头的事。看似简单,但它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如冲口填垫工序、草皮修剪高度、不同量级的险情怎样抢护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谈起自己的工作,李敬文滔滔不绝。

  除了这股韧劲儿,李敬文身上还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了他30多年来的发现和创意。他说:“钻研技术让我感到快乐,当我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时,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种堤坝用混凝土防渗墙”等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水利工程地基渗漏检测定位装置”等15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成果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三新”认定……近年来,李敬文的多项成果创造了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为黄河治理和地方建设作出了贡献。

  “作为一名治黄人,我将继续在生态河、幸福河的建设中进行技术革新和攻关。我也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传承和发扬黄河工匠精神,为保护黄河、造福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李敬文对黄河的承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月8日

作者:崔昊天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