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以科技之光照亮治河之路

——记山东东阿黄河河务局工管科刘鲁光

发表时间:2024-07-03

  □本报通讯员 程亮

  在许多人心中,都有一条伴随其成长的河。在山东黄河河务局东阿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科高级工程师刘鲁光的心中,陪他一起成长的是黄河。深耕治黄事业17载,大河潮起潮落间,闪烁着他智慧的光芒。

  匠心:深耕治河“责任田”

  2007年,刘鲁光从黄河水利学院水利系毕业后,来到东阿黄河河务局工作。17年间,他先后在多个岗位上任职,将自己毕生所学付诸治河实践,奏响了新时代治河护河的赞歌。

  令刘鲁光印象最深的,就是做河管员的日子。2017年,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刘鲁光主动请缨,当上了河管员。

  一双黑雨鞋,一本巡河日志,一部手机,是刘鲁光日常巡河的标配;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是他巡河的常态;落实好、完成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向村民宣讲政策、倾心听取村民对河湖长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劝导并阻止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的行为……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大堤上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刘鲁光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沿黄群众,参与到“清河行动”中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2020年,刘鲁光获得山东省“最美河管员”荣誉称号。

  创新:争做科研“排头兵”

  地处黄河下游最窄处的东阿黄河,现有24处河道整治工程。汛期,东阿黄河河务局6个基层管理段职工,每天都要对所辖河道进行河势观测,并通过专线电话叙述或发送群系统图片等方式进行上报。这种河势数据信息传输方式比较落后,极易出现漏报、误报现象。针对该问题,酷爱科技发明的刘鲁光,开始了研究创新。

  经过翻阅书籍,埋头苦干,刘鲁光研发出涵盖移动端和电脑端的“河道工程靠河(溜)情况上报统计系统”,并成功应用在东阿黄河汛期上报靠河(溜)信息工作中。通过系统智能纠错功能,极大提高了工情信息上报差错率,为一线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针对东阿县河长办工作人员河道巡查时无法准确定位违法行为发生地点问题,刘鲁光发挥创新才智,加强实践探索,通过现场采集坐标,将违章问题传输在互动地图上,各种违章地点一目了然,该创新得到当地河长办的高度认可。

  随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在基层的不断延伸,刘鲁光的创新成果也得到进一步应用。他先后参与了“智慧东阿黄河”数字平台研制、“智巡安澜”App(应用程序)开发等工作。此外,他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与基层管理段一线人员,共同探索形成了“TPS”工程管理模式(即立体巡查+巡查数据共享平台+巡查数据分析系统),改变了基层传统“人工巡查+手动录入”的工作模式,实现业务工作流程再造、数据互通共享,大幅度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

  “作为基层一线党员和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技创新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研发更多创新成果,解决基层治河实际问题。”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刘鲁光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创新实践,“照亮”了基层治河之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7月3日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