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在水保科技一线执着耕耘

——记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张攀

发表时间:2024-04-17

张攀(前排左二)带领学生深入黄土高原腹地开展实地教学和野外调研 张攀 供图

  □本报通讯员 王靖淑 李杨杨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程师张攀,秉承黄河科研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以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扎根水土保持科研一线,在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水土流失模拟与预测、水土流失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生动诠释着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笃学不倦 孜孜以求

  从事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张攀算是“半路出家”。她硕博均就读于河海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这个专业虽然也是和泥沙打交道,但和水土保持工作仍有些许差别,研究方向的转变对她来说是一个考验。执着的她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主动迎难而上,一方面学习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尝试将河流动力学理论运用到水土保持研究中,将二者融合创新。就这样,凭借着强大的自学能力、虚心的求学态度,以及团队成员的帮助,她很快胜任了这份工作。

  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此时的张攀并没有选择停留在舒适区,而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自学取得了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任职资格。此外,她也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和交流研讨,及时掌握国际前沿研究动态,与同行专家分享经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张攀一路向前,收获颇丰。她被授予“第十二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第十五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荣获“黄河水利委员会拔尖人才”“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吃苦耐劳 百折不挠

  “能吃苦、有才气、不娇气”,是同事们对张攀的一致评价。虽然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独生女,但她并没有因为家人的宠爱而懈怠,反而在求学过程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特质。

  水土流失现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尤其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荆棘丛生,但张攀一直坚信“深入现场是进步最快的方法”。为了捕获水土流失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获取精准的现场观测数据,汛期雨越大她越往沟里走,凭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毅力,采集水土流失现场的第一手数据。头戴草帽,身背仪器,脚踩稀泥,翻山越岭采土样,披荆斩棘向前行,风雨无阻做试验,这便是她野外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团队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张攀作为专题负责人,承担了野外水力、风力、冻融侵蚀试验观测任务。冬季的鄂尔多斯高原,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狂风夹杂着细沙,如刀子般划过脸颊,冰天雪地中,她带领着野外工作组在现场开展地形扫描工作。清理场地、架设仪器,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激光地形扫描仪却因极端低温无法开机。张攀毫不犹豫地拿出身上唯一的取暖工具——“暖宝宝”,将扫描仪层层包裹,保障扫描工作正常进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完成后,她早已冻得四肢僵硬、全身麻木。“能为水土保持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很荣幸。”虽然辛苦,但她很享受工作带来的挑战与乐趣。

  爱岗敬业 勤恳付出

  从业16年来,张攀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围绕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持续攻关,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历练,不仅让她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让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在承担繁重科研工作的同时,张攀始终重视培养青年人才。2020年,她牵头组建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流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创新团队,出色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水利科技攻关项目等研发任务;兼任河海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导师,多次带领学生深入黄土高原腹地开展实地教学和野外调研。

  “科普和科技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为了增强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张攀主讲并参与录制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博士讲黄河”等网络课程;主笔撰写黄河科普读物《九曲黄河万里沙》,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青少年心里埋下热爱黄河的种子。

  这就是张攀,一位温柔与坚毅并存的科研工作者,一朵扎根黄土高原的“铿锵玫瑰”。科研不易,从事科研工作的女性更为不易,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科研一线,勇担创新使命,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17日

作者:王靖淑 李杨杨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