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情系淠史杭

发表时间:2024-03-20

1966年,赵子厚正在工作 赵涛 供图

1958年,淠史杭工程开工,赵子厚(右一)在横排头水利枢纽挖下第一锹土。

  □本报通讯员 王旭

  又是一年春光好。润泽江淮、惠及皖豫的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在无边春色中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淠史杭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最大灌区,灌溉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098万亩。60多年来,淠史杭工程保千万亩良田水旱无忧,让昔日“十年九旱”的贫瘠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大粮仓”和幸福之乡。

  在淠史杭工程浩大艰难的规划建设历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工程总指挥赵子厚。

  赵子厚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赵子厚先后担任安徽省六安专署副专员兼专区治淮指挥部专职副指挥。为了做好淠史杭灌区规划,他走遍六安的每个角落,对山、河、岗、冲、洼了如指掌,他和团队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4年的勘测设计工作。1958年,淠史杭灌区的工程蓝图,在江淮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1958年8月,淠史杭工程正式开工。赵子厚作为工程总指挥,工作不分昼夜,在工地上和民工们同吃同住。为了规划渠道最佳路线,赵子厚和技术人员经常前往实地进行测量,跋山涉水、日行百里,早已是家常便饭,长时间地徒步勘察,不知磨破了多少双家人为他特制的“厚底鞋”。

  赵子厚的秘书张洪祥回忆,“这些重点工程、总干渠、支渠,都不是在办公室里定的,也不是在地图上画出来的,而是赵子厚带着工程技术人员,一步一步在现场勘测出来的。”这种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鼓舞着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1959年水利部召开的水利项目论证会上,赵子厚围绕淠史杭灌区,一口气讲了半天。在座的领导、专家,无不为淠史杭工程“引水上岗,沟通三河”的精妙构思所吸引,大家都对该工程可能发挥的巨大效益充满期待。

  工程开工之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常年上堤人数50余万,最多时达80万。赵子厚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要顾及后勤保障。在资金和物资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筹资金办工厂。

  人人献计献策,最终,整个工程约8亿元的投资有二分之一都来自群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完成了747公里的大型渠道建设,其中挖深24米、底宽45米以上的渠道达181公里,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意料之外的困难。在修建沣西干渠时,遇到了白龙井流沙问题。800多名民工被困在500米的地段,束手无策。赵子厚在工地反复观察,不停琢磨,集思广益。最终他发现,河床坡陡的地方涌沙凶、塌方频,河床坡缓的地方涌沙少、塌方也少。他和工程师黄昌栋研究后,一致认为问题的原因是压力所致,立即决定减缓河床坡度。新方案实施后,终于战胜了流沙,沣西干渠顺利贯通。

  历经14年风雨,淠史杭灌区工程于1972年基本建成,总指挥赵子厚也成为公认的水利专家。1991年6月,赵子厚逝世。根据他的遗愿,他被安葬在淠河总干渠渠首——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横排头水利枢纽,始终守护着淠史杭灌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斯人已逝,但赵子厚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传唱。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3月20日

作者:王旭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