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报社最新动态

中国水利报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

发表时间:2023-05-31
目  录

  一、前言   

  二、政治责任  

  三、阵地建设责任   

  四、服务责任   

  五、人文关怀责任   

  六、文化责任   

  七、安全责任   

  八、道德责任   

  九、保障权益责任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中国水利报社会责任报告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中国水利报》创办于198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中国水利报社主办,周五刊全彩印刷,是水利系统权威、覆盖面广的报纸,是全国水利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平台,是社会各界了解水利工作的主窗口、主渠道。

  报社成立30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建立起以“中国水利”和“中国水事”为品牌标识的,集报、刊、网、微、屏为一体的行业主流融媒集群,为全行业和社会公众传递党中央、部党组声音,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水利新闻信息和水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水利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2.社会责任理念

  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报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家办媒体,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倾力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讲好中国水利故事,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精心策划选题、创新报道形式,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统一思想、鼓舞士气、交流经验、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报道,为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利的良好氛围作出重要贡献,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舆论支持。

  3.获奖情况

  2022年报社取得的奖项荣誉包括:2022中国报业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单位、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中国水事”融媒体矩阵入选“2022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名录”;1个支部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1个集体获水利部直属机关三八红旗集体;多名同志获得不同领域先进个人称号。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认真做好水利新闻宣传报道。

  奋力做好二十大融媒体宣传报道。综合利用报刊宣传的深度、厚度和新媒体宣传的广度、灵活度,集中力量做好做优做亮党的二十大水利融媒体宣传报道。推出系列特稿,开办专题,持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鲜明传递在部党组带领下,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为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而团结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2022年10月,《中国水利报》关于党的二十大的报道版面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中国水利报》连续出版13天(图为2022-10-23一版)

 

  开设《采访手记》栏目(图为2022-10-18 二版内容)

  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栏目(图为2022-11-4 一版内容)

  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宣传。突出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突出宣传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宣传好部党组学习、贯彻、落实的系列举措。报纸头版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活动报道和文章130余篇。

  宣传报道“江河奔腾看中国”重大主题活动(图为2022-10-12 四版内容)

  2.舆论引导

  引导社会热点。紧跟水利部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工作部署,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宣传报道效度,持续有力开展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报道,多形式做好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报道。2022年报社融媒集群累计发稿2.4万余篇,原创内容数量超过50%。通过优质的内容、丰富的产品和优秀的服务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力有效引导舆论。

  推出“水视界”连版,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成就(图为2022-8-4 六版内容)

  注重改进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的重要指示,报社认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积极应对传播环境变化,科学布局报社融媒集群,创新优化报道理念、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着力打造现代水利传播体系。

  3.舆论监督

  履行行业主流媒体社会责任,重视舆论监督。报纸开设“人水法”专题版面,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帮助有关地区和相关部门看到问题、发现问题,弥补漏洞、改进作风,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出“人水法”专题版面(图为2022-11-25四版内容)

  4.对外传播

  始终坚持讲好中国水利故事,传播好中国水利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水利发展道路和现状,不断增强中国水利和中华水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开设有“国际科技”版面,注重专题系列策划,通过水利部相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同步转发至外事网站,借此向海外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出“国际·科技”专题版面(图为2022-12-22八版内容)

  2022年6月,相关报道被外交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官方网站转载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目前报社已建立起以“中国水利”和“中国水事”为品牌标识的,集报、刊、网、微、屏于一体的行业主流融媒集群,为全行业和社会公众传递党中央、部党组声音,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水利新闻信息和水科学文化知识。

  2.融媒体报道

  报社将媒体深度融合思维融入新闻生产,融媒体矩阵全年累计刊发推送宣传作品15649篇(条),累计传播量超5.3亿。“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新增粉丝超3.3万人。“中国水事”融媒体矩阵入选“2022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名录”。

  中国水利报社融媒体架构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在内容生产上,努力探索一次采集,在多平台根据媒体特点刊发制播;在传播形式上,短视频、云播报、音频海报、H5等新技术综合运用,实现了内容立体、形式多样、效果叠加。“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全年新增粉丝3.3万余人,增长率达20.6%。释放大型宣传品牌活动效能。与全国节水办联合主办的“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在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起同名话题,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点赞量3.05亿次,网络播放量超21.9亿次。举办“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活动,营造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良好氛围。

  2022年节水活动期间,在社区张贴《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海报

  利用新媒体做好“最美家乡河”相关宣传报道(2022年2月、2022年11月)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政策信息服务。持续宣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跟进报道水利部党组传达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相关动态和对水利部党组对水利工作的重要部署,及时准确刊发重要政务信息。

  生活信息服务。发挥新媒体灵活多样的宣传优势,推出《二十四节气里的趣味水事》《大河脉搏》等一系列文化评述节目、主题海报、夜读音频,丰富了更多百姓话题。

  2022年新媒体策划推出《大河脉搏》系列音频(图为2022-9-13图文报道)

  2.社会服务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在报纸报头处醒目刊登“水利部监督举报热线电话12314”,积极搭建起问政、民生等服务平台,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涉水诉求,搭建政府与百姓间的连心桥。

  水利部监督举报热线电话12314在《中国水利报》报头刊出

  做好公共智库服务。组织各种论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发声,及时刊发专家解读、专家观点为社会服务。

  3.公益活动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公益活动、公益捐赠、公益宣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和社会美誉。刊发《好山好水好特产》等公益广告版面,新媒体推出《不直播但带货的公号说:今天真的绝了!》,做好定点帮扶,助力农民增收。组织开展2022年“幸福工程——救助困境母亲行动”捐款活动。组织开展2022年“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寻找“最美家乡河”等多项公益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刊发《好山好水好特产》等公益广告版面(图为2022-9-1 四版宣传)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开设“基层”等专题,连续多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聚焦行业、展现风貌,关注事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话题,持续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传报道作品。

  推出“基层”专题版面(图为2022-7-6 二版内容)

  2.灾难和事故报道

  全力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宣传报道,利用报社融媒体矩阵做好相关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以专访、图表、科普图文等多形式报道《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紧扣雨情汛情旱情实情,推出社论、系列评论、评论员文章等相关评论32篇,持续报道长江流域旱情、防汛度汛、黄河防凌等工作进展,策划多个深度专题,做好科普宣传。编发消息《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旱情 水利部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后,“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旱情”话题最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位,话题阅读量1.3亿,单条转载内容阅读量近450万。

  2022年8月16日,“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旱情”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3.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角度讲好水利为民“有温度的故事”。开设“人物”等专题,凸显人文精神,让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传递爱心正能量。

  推出人物报道专题版面(图为2022-4-28 五版内容)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水利行业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水利宣传报道中,设置“党建”版面,讲国情、谈水情,展现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风采,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和时代感,通过反映新时代水利人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为宣传中国梦贡献水利新闻舆论力量。

  推出“党建”专题版面(图为2022-8-13 三版内容)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有力宣传弘扬水文化。开设“文化建设”“文化副刊”等专题版面,不断提升水利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责任感,全景展示传统水文化深厚底蕴。

  推出“文化副刊”(图为2022-5-26 七版内容)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开设“国际科技”专题版面,报道国内外水利科技创新、宣传普及水利科技知识。运用报社融媒集群,在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水日水周期间开展“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带动全国5528家单位发布5664个节水宣传活动,活动点赞量约3.05亿次,促进节水工作与社会全面对接。2022年荣获“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融媒作品《水土保持这些事儿》荣获“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

  推出“国际·科技”专题版面(图为2022-12-1 八版内容)

  七、安全责任

  1.安全出版情况

  报社把办报质量作为生命线,严把政治关、质量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政治事故。始终坚持责任编辑制度、“一读十看”制度,严格关口管控,强化各环节、全流程审核把关。重要出版时期启动“双一读”“交叉十看”及融媒夜班轮值等加固措施。从未刊载法律法规禁止刊载的内容,多年来未出现重大问题。

  2.完善相关制度

  报社不断完善制度,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在严格执行《中国水利报质量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台《〈中国水利报〉编校基础差错处罚办法》,严把编校质量关,确保出版安全。积极利用数字化内容审校系统辅助提高编校质量。全面提升技术治网水平,增设云备份等安全保障措施。

  3.建立应急预案

  编制出台了《中国水利报社封(管)控运转保障应急预案》《中国水利报社防疫安全出版应急预案》等制度,有力保障新闻生产安全有序。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采编人员职业操行守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所有持证记者均签订保密承诺书和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采编人员遵守职业规范,未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2.维护社会公德

  报纸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统一思想、鼓舞士气、交流经验、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报道,为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利的良好氛围作出重要贡献。

  3.接受社会监督

  报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记者证管理工作,记者采访出示新闻记者证。在报纸报头处刊登“新闻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渠道、及时回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报社机关工会等各相关部门作用,有力有效保障全体员工的合法权益;支持保护正常采编行为,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写接地气的作品。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员工薪酬福利,持续加大对报社广大职工的关爱力度。首次开设医保账户;回应职工诉求实施办公用房优化,完善哺乳室和值班室;做好应对疫情各项服务保障。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范记者证日常管理,严格审核申领人员资格,及时收回离职、退休等采编人员的记者证。未发现或收到举报关于持证人员违法违规的情况。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抓在日常。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重大事项采写、新媒体产品制作等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向媒体深度融合方向倾斜,提升全媒体意识和专业能力。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合法经营职责。加强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确保经营行为合法规范。

  执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采编人员不得从事经营活动。设置专门的经营部门和经营队伍,在报社主营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严格广告刊发。落实广告刊发相关规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未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十一、后记

  1.回应

  2022年,报社努力克服新冠疫情挑战,继续深入推进媒体融合,释放融媒集群优势。同时,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下大气力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编辑记者践行“四力”。

  2.不足

  媒体融合发展还不够深入有力。虽然已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但在发展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保障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3.改进

  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优化策采编发评全链条流程,继续加强新技术运用,深化拓展媒体合作,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加快建立与媒体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成长机制。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