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复盘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系列评论之二:构建“三道防线”刻不容缓
 
分享到:
2023-08-24
 
  本报评论员

  在迎战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水利部首次构建“天空地”立体式雨水情监测体系,加强降雨预报和洪水预报耦合,有效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为打好这次特大洪水防御“主动仗”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要想打赢现代防汛抗洪硬仗,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刻不容缓。 

  在现代防汛战场上,前瞻、及时、精准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赢得胜利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条件。如果预测预报不准,就好比没有情报支撑,很难打胜仗。在这场暴雨洪水防御战中,海河流域探索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作用显著。19部天气雷达实时信息、4部水利测雨雷达数据的接入和应用,在“云中雨”阶段实现关口前移、防线外推;5302处雨量站提供的总降雨量、降雨的空间分布和时程分布等信息,为“降雨—产流—汇流—演进”的预测分析提供信息支撑;8400余个报汛站点,对洪水预报成果进行滚动更新,同步优化模型参数,为科学调度洪水提供决策依据、赢得宝贵时间。 

  雨水情监测预报总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不少短板,与现代防汛战的情报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例如,水利测雨雷达较少,远不能覆盖流域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及大型水库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防洪影响区;暴雨中心雨量站点密度不足,不能准确掌握降雨分布情况;部分河流缺乏水文(位)站,水文测站建设标准偏低,难以全面精准监视河道洪水演进过程。 

  加快构建“三道防线”是打赢现代防汛战的必由之路。当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传统的水文监测手段亟需升级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版本,我们要以流域为单元,在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及大型水库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防洪影响区等布设测雨雷达,加密雨量站、水文站网,提档升级测报设施设备,配齐配强应急监测设施设备。同时在高效、准确获取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拓展每一道防线的预测预报功能,加快模型研发,在应用过程中持续修正和率定模型参数,完善监测预报系统平台,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防汛是“天大的事”,让我们扛牢天职,以更大力度、更快进度推进构建“三道防线”,在与暴雨洪水的对战中牢牢把握防御主动权,全力守护国泰民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8月24日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