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努力让中国筑坝技术“领跑”世界
——记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贾金生
 
分享到:
2023-11-01
 
  □本报通讯员 周虹
  多年来,贾金生不断创新突破,研究成果丰硕,为促进我国筑坝技术在世界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作出重要贡献。
  结缘水利,立志治水
  1980年高考时,贾金生原本立志学医,后被四川大学水电学院水利工程专业录取,从此他与水利工程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44个年头。
  “水火无情。”这是贾金生在本科、硕士学习期间指导老师最常说的,也是他读中国水利史感受最深、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我国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水利工程是治水兴水、防御水旱灾害的关键“武器”,而水库大坝又是最具标志意义的“利器”。贾金生内心暗暗立下将来要为中国摆脱水旱灾害献一份力的志向,认为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水利专业赋予的责任。
  1987年,贾金生硕士毕业考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水科院”)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经过3年苦读,他博士毕业。当时正是出国读书深造的高潮期,他有很多同学选择出国。在英国的师兄,对他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基础非常满意,为他提供了读博士后的机会,一年工资折合人民币20万余元,而他当时一年的收入不到2000元。面对优厚的条件,他陷入两难:是留在国内跟随恩师朱伯芳继续为我国水库大坝事业奋斗,还是出国深造?他想到自己承担的还要2年以上才能完成的小湾特高拱坝合理体型研究课题,想到自己曾经立下的远大志向,最终放弃出国,坚定留在国内发展。
  瞄准需求,攻坚克难
  “与重大工程建设密切结合,是科研顺利发展的关键”,对此贾金生感悟深刻。
  1993年,贾金生所在的中国水科院结构所经营困难,全所80多人,一年的科研经费只有200多万元,所长发动大家开办科技公司走向市场,并鼓励他协调和组织相关工作。他毅然挑起重担,提出“科研工程化、科研产品化、科工贸一体化、科研国际化”的发展思路。
  科研工程化。贾金生将科研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结构与材料的匹配,解决工程关键技术难题。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是北京的重点工程,需要在山顶建座水库,其中防渗处理是关键。工程实施难度很大,他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面板坝新的止水结构和材料,解决了世界传统面板坝止水易坏、混凝土面板易裂等问题。工程自1995年运行以来,始终保持世界同类工程最小漏水纪录。他还带领团队对三峡大坝施工温控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为三峡大坝高质量完成作出突出贡献;他针对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是否安全的问题,与团队一起通过精准模拟上千条裂缝形态和大坝建设过程,提出了形态评估方法,得出“大坝加高后,虽然存在安全风险,但在加强监控的情况下,可保障安全运行”这一结论,最后被决策部门采纳,也在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中得到证明。
  科研产品化、科工贸一体化。贾金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填缝材料止水系列产品,先后应用于我国及东南亚、非洲、南美洲、欧洲等国的100多座工程建设,成为世界工程界高度信任和欢迎的产品。由他主持的面板坝课题科研成果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时还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首届科技创新奖。采用该技术的水布垭、马来西亚巴贡等国际面板堆石坝工程获得国际里程碑工程奖。
  科研国际化。1995年,贾金生带领团队与德国公司联合,通过投标承担了浙江天荒玶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沥青混凝土全池防渗施工,这是我国首次使用水工沥青国际垄断技术。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并依托工程开展试验研究,全面掌握该技术,打破国外水工沥青技术垄断。他和团队后期还承担了内蒙古呼和浩特水库等众多工程的施工,实现了水工沥青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目前沥青混凝土全池防渗产品和装备已完全国产化,且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坝型,引领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库大坝数量最多的国家,但这些工程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是土石坝多,占92%以上;二是小型水库多,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占95%;三是老坝多,95%以上的大坝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工程标准低、质量差、病险多。“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养”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每到汛期便面临溃坝安全风险,这已成为防汛工作的“心腹大患”。
  “土石坝漫顶易溃问题必须解决”。作为从事水工结构研究的专家,贾金生深感责任重大,组建了项目研究团队,自1999年开始了创新探索的不凡历程。
  首先找准症结所在。贾金生带领团队,对世界已有的土石坝和混凝土坝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土石坝之所以易溃,主要原因是坝体材料为散粒体。如何将其胶结起来,同时保证坝体质量安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团队经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土石坝以土石料为原材料的胶结材料级配、抗压、抗剪、抗渗以及抗冲蚀等反复进行实验,并在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施工中应用试验。
  2009年,贾金生团队正式提出胶结坝概念,即用少量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和当地不筛分、不水洗的河床砂砾石、基础开挖料、风化料等广源材料,拌合胶结筑坝。胶结坝是土石坝与混凝土坝之外的新坝型,与土石坝相比可实现漫顶不溃;与混凝土坝相比,放宽了对材料和坝基的要求,显著降低了造价,扩宽了适用范围。
  为加快胶结坝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贾金生带领团队研发专用施工工艺和装备,形成了配套技术、装备和技术标准。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国内外40多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实践证明,胶结坝技术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单工期短、漫顶不溃安全高、减少弃渣环保好的优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广泛认可。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称赞,“这是大坝发展史上的重要新进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在国际大坝委员会专门成立胶结坝专业委员会,由贾金生担任主席。
  为推进胶结坝技术国际化,贾金生带领团队与国际专家合作共同编制完成了《胶结土坝》技术公报,目前在编制《胶结砂砾石坝》技术公报。这标志着由中国专家首创发明的胶结坝筑坝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建设胶结坝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大坝有形,创新无限。贾金生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使我国水库大坝“安全阀门”不断拧紧,推动我国筑坝技术“领跑”世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1月1日
周虹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